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网络互助保险平台暗流涌动 上亿资本热追仍前路漫漫

2016-08-22 15:33 来源:投资者报 0

­  依靠互联网,以众筹为思想基础成立的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受到资本的追捧,但是这一模式目前还有很多疑问无法解答

­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  尽管外界一直在说资本寒冬、融资不易,但是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却能获大量资本的青睐。

­  2016年年初至今,至少有水滴互助、人人互助、保保集、17互助、同心互助、斑马社6家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对外宣布获得了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的融资,融资总金额达上亿元。

­  最新的一则融资,来自今年5月份上线的水滴互助,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5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投资机构中最大牌的要属腾讯。

­  相互保障本身并非新鲜事物,但由于政策空缺等原因,近年来发展缓慢。不过随着水滴互助等互联网化的公司出现,让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  为什么诸如红杉资本、腾讯等巨头资本会青睐这个新型模式?上述公司目前在国内运转情况如何?对于社会上担忧平台是否能够解决所有赔付而不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又有何看法?

­  为此《投资者报》记者,向水滴互助、17互助、保保集等公司发出采访提纲,并得到部分答复。

­  互助保险遇上互联网

­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助保险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经营模式也变的互联网化。

­  以水滴互助为例,每位会员只需缴纳9元基础入会费即可获得30万元的保额,这一保障能够持续生效的前提是,会员群体的账户资金足以覆盖赔付额,否则随后采取碎片化的追缴模式,也就是说,会员缴款额度是不确定的,上不封顶。只要用户账户余额剩余1元以上,才可列入被保障范围。

­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互助平台均采取上述的先交会费,然后追缴分摊的模式来对用户加入进行门槛管理。

­  以抗癌公社为代表的互联网互保平台则标榜“0门槛入会”模式,入会会员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而是直接在事故发生后追缴,也可获得保障资格。

­  各互联网互保平台在资金托管方面也有所不同,17互助、同心互助等主要将会员缴纳的费用托管给商业银行,由银行定期出具监管报告并公示账户情况。而如水滴互助等则与公募基金合作,将资金托管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由双方共同管理。

­  在理赔方面,大多数互助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将追缴金额的上限设置在3元,会员数量越多,则各个会员分摊的金额就越少。一些平台如同心互助还引入了年龄系数,这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摊的互助金额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分摊金额较少。

­  据了解,目前已有e互助、保保集、抗癌公社等多家互联网互保平台发生了赔付,赔付总金额从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据e互助方面介绍,截止今年8月18日,e互助完成互助事件137例,互助总额2636万元。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春风得意:沃尔玛中国快消品连续14个季度增长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