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篇 “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引领福建“智造”转型
闽南网9月29日讯 创意如烟花,闪耀品牌之都。9月24日晚,来自境内外的优秀设计师欢聚一堂,共同见证2015年福建省“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颁奖仪式。经过激烈角逐,有30件作品分获纺织服装、鞋业、智能装备、消费电子、综合5个组别金、银、铜奖,获奖者分获10万元、5万元、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最具分量的大赛特别奖,被制鞋组金奖、韩国Innus Korea公司Kim Gyu Deog的作品“环保鞋-ECOBE”摘下,作者还独享30万元奖金。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30件作品分获5个组别金、银、铜奖。图为各组金奖获得者合影
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台湾设计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此次赛事,一开始就引发广泛关注,共有8所台湾院校、76所境内院校,以及中关村工业设计产业协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台湾设计学会、广交会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韩国设计振兴院等一批机构倾情组团参赛,累计收到参赛作品5416件,比2013年净增1766件,位居全国同类赛事前列。
更让人期待的是,作品在质量上也有较大飞跃。部分作品不仅有概念,在功能技术方面考虑也较为成熟,与实际生活需求接轨,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和市场应用价值,有些作品甚至可以直接投产,比如:纺织服装组的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系服饰、智能呼吸枕头,鞋业组的全掌磁悬浮减震跑鞋等数十件参赛作品,分别得到了利郎、三六一度、华宇等众多制造企业的认可,并已进入实质对接程序。
大赛也十分重视推动优秀参赛作品成果转化,为参赛成果与福建制造企业融合对接多渠道牵线搭桥,并于9月25日举行成果对接活动。各界普遍认为,已成功举办两届的“海峡杯”,渐成海峡两岸工业设计成果、设计人才对接的常态化平台,成为福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具体获奖名单,请点击hxb.jiid.cc查询。
牵线搭桥 推动作品对接转化
为促进创意设计成果的现实转化与深度开发,9月25日上午大赛还在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举行成果对接活动。省内200多家制造企业代表现场了解大赛优秀作品,并与76名入围终评的参赛者进行现场商谈。最终,54家企业与32名参赛者分别在作品对接、人才引进、委托产品设计方面达成初步对接意向。另据组委会统计,对接会现场,10家企业与12位参赛者进行了现场签约。
“这件作品的设计比较灵活,鞋子的转换很有可行性,符合我们公司对休闲鞋的定位。”福州康大鞋帽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永剑当场看中了一款名为“自由度-跑鞋”的设计作品。纪永剑告诉记者,该公司原本是一家外贸公司,去年开始全面转向庞大的内销市场。“这也对我们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纪永剑说,他将与设计者商谈对接,进一步寻求合作的空间。
“对接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成果转化对接工作是大赛的重点工作,不论是赛前的企业命题、赛中的点对点对接,还是赛后的成果对接会,包括今后各种渠道的对接,都是为了让更多成果落地,让大赛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晋江市经信局副局长林永红总结说,此次大赛的76件入围作品多数接地气、可落地,突出了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并融入“互联网+”思维,符合当前的科技潮流。
韩国设计大师:向晋企伸出橄榄枝
现场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韩国设计师Kim Gyu Deog,他的作品环保鞋-ECOBE充分关注鞋靴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健康隐患和环境污染,构思巧妙,简单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之前,我也来过晋江,这里的运动鞋产业基础很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Kim Gyu Deog表示,将来如果有机会,愿意到泉州、晋江深入考察,探讨合作的渠道。值得一提的是,迪特工业设计公司等多家本土企业,现场主动与这名韩国设计师进行了对接洽谈,并邀请他到企业实地参观,深度对接。
黑马涌现:天马行空的在校大学生
一些思维活跃、天马行空的在校大学生,也在这次大赛中被挖掘出来。河北工业大学黄芃超、赵芳华两位同学的《全掌磁悬浮减震跑鞋》,是这次大赛的银奖作品。“作品体现了作者很强的空间和动态思维能力,对于运动力学有深入了解,才能驾驭较为复杂的结构性减震。此外,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搭建都比较合理,既符合磁悬浮科技平台的科技原理,又满足了底部科技的独创性与可视化。”三六一度鞋业研发设计事业中心设计经理肖玥,对这两位同学赞不绝口,“这类型的设计师在制鞋行业是比较稀缺,我们将为他们提供深度实习实践的机会。”
获奖感言:非常感谢主办方能够搭建这样一个无国界的设计大赛平台。之所以选择参赛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看好中国制造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智能鞋履在中国的发展。鞋是中国和韩国都具有的优势产业,中国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有诸如安踏等众多知名品牌,在制鞋产业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而韩国设计师有比较时尚的设计和构思,两国之间完全可以进行产业合作对接,一起把鞋产业做到世界最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