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海鲜销售曾受赤潮影响 现已基本恢复
记者从昨日下午6时发布的泉州市赤潮灾害信息报告上获悉,最新监视监测结果表明,围头湾围头村海域赤潮已消亡;安海湾至围头湾石井镇沿岸海域赤潮持续,海水中胶质囊密度、胶质囊聚集的斑块面积与14日持平。
持续多日的赤潮对晋江海产品零售市场是否产生影响呢?昨日,记者走访了晋江市区两大综合市场——梅岭综合市场和曾井综合市场,了解赤潮对海鲜市场和百姓生活的影响。
海鲜销量恢复正常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鱼虾等海鲜产品仍是市民选购的热门食材。问及近几日海产品价格状况时,多数海产品零售摊贩均表示,本地鱼类价格和平常差不多,没有较大变化,销售量也和往常没有太大差别。
常年在曾井综合市场售卖牡蛎的商贩周先生一大早就开始撬牡蛎壳,剥离出一颗颗新鲜牡蛎供市民购买,“这些牡蛎都是晋江本地的,凌晨找批发商批来的,没听说有受赤潮的影响。”
对于老周的说法,曾井市场管理人员老蔡及周边的零售商贩均表示认同。“市场上海产品大多是本地产的,也有从外地调进来的,价格运行平稳,降价或涨价主要还是看供求情况。”老蔡分析说。
梅岭综合市场管理人员则表示,目前没有发现本地海产品价格有明显变化或显示受赤潮影响导致减产,“通过媒体报道,市民消费贝类、紫菜等比较慎重,前几天市场销量有减少,现在也都恢复正常了。”
英林综合市场的相关情况与梅岭市场相似,管理人员通过电话向记者表示,“赤潮对海产品市场总体影响不大,前几天贝类如牡蛎、花蛤等和近海鱼类销量有所下滑,市场上贝类也少了一些,市民购买有一定的选择,但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
市民选购仍有疑虑
对于是否选购本地近海海产品,在梅岭综合市场选购海产的市民老张持观望态度,“看了相关报道,知道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最近还是慎重点吧,买海产品尽量选择深海鱼类,过段时间再考虑近海的。”
走访中,记者发现也有不少食客并不担心。部分海鲜大排档老板告诉记者,这几日食用海鲜的客人与平时差别不大,鱼、牡蛎、花蛤、鱿鱼、九节虾等销售依旧不错,生意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那么,赤潮时我们食用的海鲜到底安全不安全?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赤潮目前对海产养殖业基本没有影响,海产品质量可以保证,经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产品,市民可放心食用。 (记者 庄诗莹 林文婧 通讯员 张文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