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铺顶小宗”宗祠:“米篮墓”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在晋江灵源灵水后乡的华埕路和铺顶路有两座宗祠,于清朝时分别由吴氏两兄弟所建。关于这两兄弟和其母亲,有一段流传至今的故事,人们称之为“米篮墓”传奇。
记者分别走访这两座宗祠后了解到,哥哥吴可相(1589—1658)所建的宗祠叫铺顶小宗,是传统的一落三开间古民居。该宗祠占地近500平方米,包括广场和戏台。通体由杂石堆砌而成,前面由红砖建成。历代均有修葺,至今保存完好。
据说,其父亲吴从浩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母亲始终没有改嫁,孤儿寡母生活极为艰难。
转眼间,两个孩子都到了十几岁,可是母亲却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她闭目那天,家中仍是家徒四壁,兄弟二人东凑西借才够买一副薄棺材的钱,其他如灰、砖的费用却无着落。
兄弟二人曾见别人去赌博赢了一大把的钱,便想去碰碰运气。可没过几巡,就把本来要买棺材的钱输得精光。回到家里,看到放在厅中的母亲没法掩埋,可把兄弟俩给愁坏了。忽然,他们看见墙角有一副米篮,便打起了它们的主意:把母亲遗体放进其中一只米篮里,然后再用另一只米篮盖着,连夜抬去山里掩埋。
走到山脚下,突然下起暴雨,电闪雷鸣,兄弟二人便把米篮放在一树丛下藏了起来,然后跑去躲雨。等到雨停了,他们回去树丛下找米篮时,却发现因山洪暴发,大量的泥石把米篮给埋了,堆成一个山丘一般。母亲的遗体被埋在了下面,兄弟俩无法挖掘出来,便只好作罢。
过了几天,他们的舅舅从外地回来,得知姐姐已经去世,于是让两个外甥带他到姐姐的墓地去。由于舅舅懂得风水之术,到了墓地后,他便说这是个良穴,埋葬时不能用棺材,最好要用米篮。兄弟二人听舅舅这样一说,便把那天的遭遇如实交代。舅舅叹了口气说:“这真是天意啊,你们兄弟二人一定要好好自强自立,将来定会有成就的。”果然,兄弟俩后来都奋斗成才,并积累了一定财富,然后各自建了宗祠。而关于“米篮墓”的传奇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记者 沈茜 董严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