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工业设计重塑晋江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5-09-07 08:21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9月7日讯 当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晋江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向创新要空间,走差异化经营之路,推动晋江从“制造基地”向“智造名城”转变,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福建省“海峡杯”(晋江)工业设计大赛创办的初衷就是要使工业设计指导转型升级的理念更广泛地深入企业中,激发企业、产业的创新能量,以提升工业设计水平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提升。

  以设计破解转型困局

  中国男装品牌林立,利郎的竞争力体现在哪里?“闽派男装应该有自己的DNA。其实,中国文化本身有很多可以挖掘。近年来,利郎男装设计团队一直在试图破解这个课题。”近日,谈及闽派男装当前的转型大计时,利郎(中国)有限公司商品中心设计总监黄彬如是说。

  2007年,利郎首次以兵马俑的概念登陆米兰国际时装周,此后的利郎设计师都致力于探索兵马俑元素结合现代时尚的挖掘上,在产品落地上走了八年历程,也形成了对秦文化独特的时尚解读。“不过,我们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这一时尚大业。”黄彬告诉记者,他发现不少作品充满天马行空的设想,“这也是一种鲶鱼效应,设计师这个群体也需要接受外来信息,搅动一下,对我们内部也是一种推动力。”

  在这次大赛中,黄彬发现其中一件作品“远方的家”颇具创意。“这件作品在服装轮廓造型设计上,把徽派建筑的青砖磁瓦转化到服装上来。此外,我对他的面料、色彩图形的构成有点小感觉。我们可能会把他的灵感引入到我们下一季产品的设计运用当中去。”

  “大赛是各企业挖掘青年才俊的平台,很多参赛者虽然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但跳出传统思维的他们却能给企业的设计提供新颖的想法。”361度鞋业事业中心技术经理肖玥认为,大赛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定点式,为企业转型创新升级输送了强有力的能量。

  不仅利郎、361度,实际上回归产品已经成为泉州纺织服装行业的共识。于是,如何从设计端入手,利用创新性的面料组合和裁剪工艺,同时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属于中国人的流行风,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大课题。今年,共有16件作品入围纺织服装组的总决赛。部分作品在破解上述课题上,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目的是发掘和展现优秀设计作品,促进优秀创意设计成果在晋江转化运用。”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负责人、福建同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鄂东认为,作为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大赛之一,“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不仅发掘出许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同时也将为本土制造企业和设计人才、机构之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一项项设计成果正逐步转化成为晋江产业新力量,让晋江制造业更加时尚,更有竞争力。

  最高5万补助“伯乐”

  本次大赛首设企业命题,也为晋江19家参与命题设计的企业带来收获。同时针对实现成果对接的企业,根据其购买采用参赛作品数量(占50%权重)、支付参赛者设计作品费用总额(占50%权重)进行排序,对排序前5位的企业,由组委会按其实际支付的设计作品费用50%给予补助,最高限额5万元。

  “比如说一家公司对20件作品有兴趣,它对接上了10件,所支付的金额在10万元,那么企业可以凭着对接协议,将相关的票据凭证提供到组委会办公室,经我们认定后,位居前5位的企业,将给予企业5万元的补助。”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黄金发说,“我们希望参与命题的企业在9月6日前,能将对接情况反馈到大赛组委会,补助政策将会在9月下旬兑现给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在参赛组别上按照晋江及福建产业的特点,分别设置了纺织服装组、制鞋组、消费电子组、智能装备组和综合组,让设计的产品更“接地气”,也与本地产业的结合度大大提升。同时,今年在参赛命题方式上,增加了企业命题,这也意味着更多的设计作品针对企业产品需求而设计,未来这些作品进行成果转化及实现量产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据晋江市经信局副局长林永红透露,自2013年首次举办福建“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后,晋江的专利申请呈现井喷式增长,业界已慢慢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对福建的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海都记者 陈金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海都博饼打着石膏也要来!昨晋江香榭花都站厝边玩得欢喜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