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互动 改革创新 晋江深沪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
市场竞争更激烈“机器换工”提效率
要增强发展新动力,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最知企业心的深沪镇党委、政府担起了“规划师”的角色。
据介绍,为带动深沪企业发展整体提档升级,今年,深沪镇政府将更大力度建设产业深沪,着力增强发展新动力。鼓励浩沙等品牌开发副线子品牌,实施多品牌战略;加快浔兴科技工业园扩建步伐,带动整合一批中小拉链企业;引导企业“机器换工”,促进生产智能化、专业化……
事实上,随着人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招工难问题日益加剧、原材料价格激增、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加上政府相关实惠政策的大力扶持,“机器换工”早已成为浔兴、龙峰、达丽、百佳等深沪龙头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据龙峰纺织董事长施天扶介绍,龙峰国际工业园一期项目虽然有1000多台设备在同时运转,但整个厂房只需要200多个工人,相比于传统生产模式,其生产线基本实现智能化生产,减少了60%人力的同时,效率还提升了50%,升级后的产品,也让挑剔的国际服装大牌,开始将订单转移过来,龙峰纺织的产品如今已远销菲律宾、俄罗斯、越南、孟加拉等20个国家。
“以穿纱智能设备为例,1台机器可以取代17个人工,1分钟可穿纱150次。这使龙峰纺织在人工费用日益高涨的今天成功实现了成本突围。”施天扶如是说。
而有着十多年外贸内衣生产经验的百佳(福建)内衣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中也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设备,加大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使得该公司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更具议价能力,企业越做越大。
记者从晋江市达丽服装织造有限公司了解到,早在几年前,达丽内衣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生产模式变革,通过购买新设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用机器代替人工。新设备的投入,也为该公司技术改进提供可能,更有效地规避了用工成本高、人员不好招的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晋江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蔡宇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动化、智能技术为制造技术插上了智能的翅膀。当前传统制造业利润微薄,通过“机器换工”,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标准化程度,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提升;同时,机器人还可以实现特种环境作业和精确稳定作业。
诚然,包括内衣、拉链、纺织在内的多个行业已经成为深沪经济的重要支撑,而深沪企业家面对困难所作的种种努力,不仅改善着自身企业的经营,更对所处行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一步步推动着行业、推动着深沪发展的整体走势。
记者观察
一方面是企业用工成本上涨,一方面是行业“技术革新”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工业4.0”时代到来,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系统逐渐替代人工进行了很多领域的工作。在深沪产业圈,也生成了一波“自动潮”,“机器换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产品精准度、减少了用工投入,这也使得这些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更具议价能力,深沪的产业集群,也依托科技元素和智慧元素,向高端化、信息化发展,产业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提升,深沪的党、政、企正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记者 巫舒静 施蓉蓉 蔡明宣 陈巧玲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