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塘街道“城市牛皮癣”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随处可见
一个城市的文明应该彰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创建城市文明需要城市里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昨日,记者在新塘街道走访时发现,小广告这些“城市牛皮癣”肆无忌惮,占道经营、流动摊点随处可见,给城市文明打了折扣。
走在新塘街道和丰路、同丰路等主要干道上,记者发现小广告、广告牌等城市“牛皮癣”可谓是肆无忌惮,路旁的灯杆、电线杆甚至是变压箱都成了它们的天下。
和丰路两旁的灯杆、电线杆无一幸免,杆上密密麻麻、一层附一层,贴满各种内容的小广告。一些灯杆已没有位置再进行张贴,有的广告则干脆写在纸皮上用铁丝固定。白色、粉色、红色、黄色……为了占据一席之地,夺人眼球,广告也“争奇斗艳”。
沙塘社区、后洋社区的隘门分别是在1996年和1998年建立的。这两个经历了将近20年风雨的隘门也是惨遭“牛皮癣”“毒手”。记者看到,写着“沙塘”二字的隘门,支撑着它的两根大石柱四面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小广告。
“隘门建立那会儿,气派!全村人都感到有脸面。”面对着曾经“高大上”,如今却是脏乱不已的隘门,今年50多岁的沙塘村民柯先生摇头直叹息。
占道经营的现象在新塘街道也是随处可见,自家门前马路边摆上物品便是一个小摊点;窗户框架、纸箱等制成品无处摆,店门口的马路就成了临时“存货点”。
沙塘社区隘门附近“人”字形岔口处便是小摊小贩们钟爱的好地方,蔬菜摊、肉摊、水果摊、金鱼摊……应有尽有。蔬菜摊的摊主告诉记者,每天上午六七点他们便开始在这里摆摊,临近中午十二点收摊回家,“地方不收租金,又有客流,在这摆摊挺好的。”蔬菜摊主说道。
这样的流动摊点还经常穿梭在新塘的大街小巷中。当地居民林女士告诉记者,手推车卖水果,挑着担子卖蔬菜的都见过,“都习以为常了。”当地居民刘女士说道,虽然这些摊点为市民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对城市文明却打了折扣。(记者 柯雅雅 陈巧玲 实习生 林小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