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12岁女孩偷老师手机 报警哭诉不知犯法
闽南网12月6日讯 “警察叔叔,我偷了老师的东西。”前晚7时许,晋江围头派出所,接到了一个小女孩带着哭腔的报警电话。
小女孩叫小婷(化名),今年12岁,上五年级了,是用小店的付费电话打的110。民警在一个菜市场找到了她,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脸上的泪痕还没干。
还没说上话,小婷又开始啜泣。民警送她回家的路上,小婷说,她白天偷了老师的手机和钱,回家被爸爸责骂,一着急就一个人离家出走了。
她说不想回家,想先到学校跟老师道歉;她说不敢回家,担心父母不要她了……
12岁的小婷,一个人在冷风里纠结得直掉泪。
民警
她知道偷东西不好,但没有犯法概念
在菜市场找到小婷,民警打算将她送回家。
快到家了,小婷却开始默不作声。警车开过家门口,她说不回家了,想要跟着去派出所,又说,想先去跟老师道歉。直到民警告诉她,现在老师都下班了,不在学校,这才作罢。
“孩子心怀愧疚,主动报警,她知道偷东西不好,但心里并没有犯法的概念。”民警将小婷送到家时,小婷的爸爸也正着急地四处找她。对于孩子的行为,民警建议以教育为主,希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也要讲求方式,不应打骂。
在民警的协调下,父女俩达成和解。
父亲
家里并不短缺,可她从小就爱偷东西
小婷的爸爸说,当晚6点多,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可能偷了老师的东西。他一听急了,马上质问孩子,小婷拿出苹果手机和一百块钱,但另一百块已经买了小玩具,拿不出来。他一时气急,责骂了孩子。
小婷的父母是贵州人,来晋江打工多年,生有两个女儿,小婷是姐姐。一家人虽然不富裕,但生活上也没有短缺。小婷爸爸说,孩子从小有偷东西的坏习惯,他也搞不懂女儿在想什么。因为一直只拿家里的钱,又有奶奶袒护,父母管教也没有很严,没想到这回她偷到外面去了。“小小年纪,有第一次就有下次,做得太不像话了,我才责骂了她”。
老师
她思维敏捷,可太贪玩,常不写作业
昨天早上,爸爸带着小婷到老师办公室,向当事老师道歉,归还了财物,并承诺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小婷的班主任介绍说,前天下午放学时,教学楼一楼办公室的老师发现丢了东西,一个老师丢了一部苹果手机,另一个老师抽屉里的两百元钱不见了。老师们通过监控,发现是下午3点多,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课,老师们都不在办公室,小婷请了假上厕所,溜进教学楼拿的。
当时问小婷,是否有拿老师的东西,她不承认,还指出当时和她一起上厕所的3个同学,给她作证。班主任说,小婷思维很敏捷,可她太贪玩了,常常不写作业。她的家长工作地点经常换,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已经换了4所学校。可能因此,小婷在学校并没什么朋友,还常跟同学吵架。
监控内证据确凿,面对不肯承认错误的小婷,班主任吓唬说要报警,让警察来调查。在孩子心中,警察总是代表着强大的正义力量,许是这句话起了作用,小婷最终才自己报了警。
心理学家
先维护她的自尊
再慢慢纠正引导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王永梅老师说,孩子偷窃,可能是习惯性偷窃,也可能是强迫症行为。缺少安全感,比较焦虑的孩子可能产生偷窃的强迫症。小婷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偷窃行为,这种行为很难纠正,光凭家长说教几句是很难改的,建议带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要改变小婷,首先父母应该与她建立信任关系。孩子做什么说什么,首先要相信她,家长不要当面质疑,要尽量维护她的自尊。其次,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要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她说捡了什么东西,不该反驳她是偷来的,而要告诉她,捡来的要还回去,不知道主人是谁,也要交给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泓老师认为,孩子出现长期偷窃的行为,肯定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家庭成长环境有问题。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小婷的父母也是有责任,发现孩子偷窃不从自身找原因,却说是奶奶纵容造成。
很多女孩子偷窃,都是偷一些小玩意,与目的性很强的偷窃不同,她们只想要一种拥有的感觉,希望自己也是值得拥有值得关爱的。不了解小婷的具体家庭情况,无法分析她偷窃的真正原因,但她处在12岁的青春期,一定要考虑她的自尊心,不要让她有羞愧感、耻辱感,贴上小偷的标签,希望学校有心理老师来辅导她。(见习记者 洪燕茹 通讯员 黄咸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