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罗山父子三人创作130米绘画长卷

2013-08-05 11:12 来源:晋江新闻网 0

  130米的路程,也许2分钟就可以到达终点;130米的高山,也许徒步10分钟就可以到达山顶;而长达130米的绘画长卷,却是晋江罗山街道柯厝社区陈元榜父子三人花了五年时间,耗资30万元左右精心创作的。

  近日,记者来到陈元榜家中,看到了这幅长达130米的绘画长卷———《中国通史》,目前已经创作到“三国时期”。

五年时间
潜心创作《中国通史》

  陈元榜老人今年已经73岁了,曾就读于厦门鼓浪屿工艺美术学校。绘画是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事业,倾注了他所有的精力。受父亲的艺术熏陶,陈少卿、陈少林两兄弟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画画。

  1997年,28岁的陈少卿赴北京参加绘画比赛后,受一个朋友的启发,便萌发了要画一幅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绘画长卷这一想法。和弟弟、父亲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于是,他们决定创作一幅从原始社会人类起源开始,到民国时期为止,以展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绘画长卷。1997年到2000年,陈少卿和陈少林在北京开始了筹备工作和历史人物的绘画,同时还经营着一家画室。2000年回晋江后,父亲陈元榜也“义不容辞”地加入其中。父亲擅长山水画,兄弟俩擅长人物画,父子三人取长补短,合理分配,创作组合成一幅幅浩瀚的历史画卷,来演绎《中国通史》。

  由于耗资巨大,几乎把陈元榜一家的财力都给掏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2002年,他们不得不停止创作,开始经营一家广告公司,让生活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而《中国通史》的最后一笔,也就暂时落在了“三国时期”。

前期筹备
为“真实”四处奔走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要把这漫长的历史过程演绎得真实又生动,他们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去搜集资料,选择合适的题材,以历史史料记载的真实故事为主,力求接近历史本身。

  虽然兄弟俩在北京还经营着画室,不过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几乎把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了这幅作品上。他们开始没日没夜地泡在北京的大小博物馆里,认真阅读每个朝代的历史和重要人物的故事,钻研名人画像,一有灵感就开始创作。“那个时候,我们常常连晚上做梦都在想哪里画得不好,哪里应该改进。”

  为了真实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兄弟俩还特意长途跋涉,去内蒙古大草原体验生活,到山西、河北等城市看山山水水,观察少数民族的服饰,在各地逗留写生,为创作《中国通史》作前期准备。

  “记得在内蒙古草原的那12天里,我们遇上了据说是50年一遇的恶劣天气,刮风下雨又下雪,气温达到-20℃。”就算条件再艰苦,兄弟俩依然没有放弃。

观赏长卷
如浏览中国古代史

  在陈元榜家中,十卷画卷整齐地放在他的床边。他想摊开第一卷给记者看,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完全展开,只能展开一部分。画卷从“原始人群”开始,然后是“劳动创造了人”、“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人工取火”等等,就是这样一幅又一幅生动的构思和创作,如今已经创作到了“三国时期”。

  陈少卿介绍,整幅长卷从中国的原始社会开始,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确定了620个左右的历史故事为创作题材。这些历史事件包罗万象,选取标准是看其对社会历史是否有推动或逆转作用,内容涉及军事、文化、政治、医学、农业、手工业、民族关系等等,而人物则包括诸子百家、诗人、科学家等。

  一幅长卷看下来,就如浏览了一遍中国的古代史。书画结合,读来既觉波澜壮阔,又深感策划者的匠心独具。当你从它的一端漫步到另一端,就能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尽收眼底。陈元榜说,他希望《中国通史》能够成为现在年轻人和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

完成作品
是三人最大的心愿

  自从2002年暂时停下创作《中国通史》的脚步之后,父子三人虽然从“古代”回到了“现代”,把大部分时间转移到了事业上,不过,他们对画卷的继续创作还念念不忘。

  父子三人透露,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把剩下的创作完成,然后把作品带到北京、福州、泉州进行展览,要是能在晋江建个能容下这幅长卷的美术馆,供所有晋江人和外来游客观赏就更好了。

  虽然父子三人“不务正业”,把大把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中国通史》的创作当中,但是他们家人表示理解,为了支持他们的梦想,多年来日子过得很清苦。现在,两兄弟把广告公司也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也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陈少卿说,为了养家糊口,努力打拼事业,创作的事情只能暂时搁浅。不过,他打算过些年广告公司有了得力的助手替他们打理,父子三人将抽出时间继续把剩下的部分创作完成,以实现他们的梦想。《中国通史》完整版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与大家见面,陈氏父子三人的梦想能否顺利实现,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晋江泉安中路提供免费的奉茶点
下一条:晋江一男名叫"呆货" 原来是太奶奶取的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