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下游两岸遭违建蚕食:江滨路2万m2临时工棚拆了
江滨公园的20多个临时工棚已被清除
□“晋江下游两岸遭违建蚕食”追踪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讯 从金鸡拦河闸到出海口,这段18公里长的晋江下游河道,曾一度被密布的沙堆、违章建筑和丁字坝所蚕食。昨天,泉州市政协沿江现场视察督办重点提案,了解到整治晋江下游河道违建已有重大进展,此前盘踞在河道边的2万多平方米临时工棚已被拆除,晋江南岸沙堆违法占用河道的现象也有所改善。
不过,提案人对该重点提案办理情况仅为“基本满意”。委员们强调,应彻底查清河道堆沙的源头,市政协副主席傅福荣直呼“别在母亲河身上动土”。
【事件进展】 临时工棚已被拆除
从刺桐大桥至晋江出海口的晋江两岸河道,一度被各种违章建筑所蚕食。今年3月,由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敬聪执笔的《关于加强整治晋江下游河道违章建设的建议》,被列入今年政协十大重点提案(详见本报今年3月22日A4版报道)。
昨天下午,市政协现场走访整改情况。在江滨体育公园的滩涂地带,此前某广场项目部违法搭盖了2万多平方米的临时工棚,让5000多名工人住在里面,现在20多个临时工棚已被拆除,吊机等大型机械正在现场转移建筑垃圾。
据相关人士介绍,江滨体育公园的河滩地高仅为4.2到4.8米,防洪标准仅三年一遇,而晋江汛期为每年4月到10月,一旦晋江干流发生十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滩地将被淹没,这将直接威胁到居住在河滩上农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水利和行政执法等部门,曾多次前往现场阻止并下达《强制清除行洪障碍通知书》等,效果一直不明显;后来上书泉州市政府并得到市领导的批示,今年6月,市政府就此召开协调会,才最终解决了此事。
此外,在晋江南岸的六原水闸,委员们看到,原先热闹的采沙场已没有作业的迹象,在河道上堆沙的现象也少了很多。不过,附近仍有采沙船停靠着。
【委员声音】陈敬聪:回归像样的江滨路,任重道远
作为提案人,陈敬聪连用3个痛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母亲河(指晋江)遍体鳞伤。这不是在危言耸听,这是事实。”陈敬聪说,每年都有很多委员关注此话题并就此提案,自己也连续多年关注并做过调研,相比前几年,一些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此次对于该提案的办理情况,他给出的评价仅是“基本满意”。
他认为,晋江下游河道被违建蚕食,有三大危害,最严重的是影响行洪安全。按规定,在河道上连芦苇和高杆树木都不能人为种植,更别说违章搭盖固体建筑物、丁字坝和围垦等。
其次,严重影响泉州城市建设。要建环湾城市,就得让晋江两岸漂亮起来;要有一条像样的江滨路,就得让河道回归自然原生态;比如,厦门的环岛路,福州的江滨路,都建设得不错,值得借鉴。
另外,还容易引发晋江两岸村民为围垦滩涂而发生纠纷。
【委员建议】建立统一执法队,定期检查
晋江下游两岸违建、违法占用河道等乱象,并不是这一两年才形成的,而且跨多个县(市、区),最主要的是,非法采沙往往获取暴利,违建成本也不高。
“别在母亲河身上动土!”市政协副主席傅福荣直呼。昨日,在场的政协委员也纷纷建议,泉州市应建立一支统一的执法队,领导晋江两岸各县(市、区)执法部门,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彻底根治违法行为,并启动晋江水生态发展规划,严格控制侵占低水驳岸或滩涂等行为,归还河道生物生存空间。
市政协委员、市图书馆馆长许兆凯则指出,违建现象,相关部门都应尽可能从源头上杜绝。例如,按规定,晋江下游是严令禁止采海沙的,堆在河道上的那些沙子到底从何而来,要查清楚,“若任由其蔓延,是对子孙后代的极不负责任”。(本网记者 陈建辉 黄启鹏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