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蓬山小学老师护送学生14年 每天走两公里山路

老师在放学路上和学生谈心
先后有40多名教师参与护送
第一次护送开始于1999年9月8日。那年,吕厝和石兜两个村的孩子开始到蓬山小学上学。两个村离蓬山小学有一两公里,路不好走,尤其是要经过一些沟渠、池塘,考虑到一些年纪较小的同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村里和学校协调,决定由学校老师组织护送队。中午一趟、下午一趟,蓬山小学护送队不知不觉坚持了14年。
14年来,先后有40多名教师参与过护送,被护送的学生达600多人。2007年,曾是护送队“元老”的张百隐担任蓬山小学校长,考虑到生源萎缩、聘请老师难等因素,他曾一度想中断护送,但他很快又说服自己,为了学生的安全,护送,值得!本来是所有的老师轮流参与护送,但考虑到一些老师的家庭因素,2011年起,5名男教师自愿承担起了护送任务,两人一组,一天两趟,每趟来回半小时,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护送学生就是下雨天比较困难,其他的没什么。久而久之,如果没有护送他们,反而不习惯了。”张英全老师说。
“能坚持这么多年很不容易,护送让家长省心、安心,也让大家看到了老师的责任心。”大房村支书许上级说,村民被这种精神感动了,经过讨论,从2010年起,由村里给予参加护送的老师补贴。
家长们对老师们的做法看在眼里,铭感于心。家离学校最远的学生庄佳欣的妈妈张燕婷说,孩子上学六年来,老师每天把孩子安全送到村口,她打心底佩服和感激。
护送路上,学生把心事与老师分享
回家路上有老师相伴,学生们觉得很幸福。家住石兜村的六年级学生许嘉说,在护送路上,她的数学老师吴龙地总会关心她的学习情况,一次她数学考93分,在班上一下子掉到第20名,是吴老师在护送路上慢慢开导她,给她鼓励和信心,她很感谢数学老师。护送路上,同学们都会把心事跟老师分享,老师也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疙瘩。这短短的两公里路,成了一条师生、家校沟通的桥梁。
“学校的老师会一直坚持走下去,用行动履行对孩子安全的承诺。”蓬山小学校长张百隐说,学生就像老师的孩子,他们的安危牵系着老师的心。回家路上,老师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张英全老师送学生回家的路上,发现有学生生病了,张老师赶紧把孩子送到卫生院看病,回自己家时已经晚上七点了。像这样的事很多,在老师看来是稀松平常的。“有时候护送完返回,路上碰到贪玩落单的学生,老师们还得再跑一趟。冬天天冷,中午护送的老师回到食堂吃冷菜更是常有的事。”张百隐说。
晋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英煌说,蓬山小学这一做法,坚持时间之长、参与老师之多,实属不易,展现了农村基层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情怀。
提起这些老师,住在学校旁边的村民许连志不断夸奖:“一放学,就看到老师送学生回家,没一天间断,刮风下雨也是如此,真的很不容易!”(记者 曾聪虹 /文 蓬山小学 /供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