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市(安海)第九届中秋民俗文化活动举行 古镇中秋夜 安平共此时

晋江经济报   2025-10-10 14:43

  当千年安平桥的青石板被中秋月色镀上柔光,当白塔广场的红砖塔芯燃起温暖火焰,当三里街的红灯笼映着骰子撞击瓷碗的清脆声响,泉州市“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晋江专场)——晋江市(安海)第九届中秋民俗文化活动,以“来安平古镇享一生平安”为核心,在这座闽南千年古镇铺展开一幅民俗与温情交织的画卷。

  今年国庆中秋佳节期间,“烧塔仔”“万人博饼”“夜光舞龙”“安平古镇书画展”等特色活动在安海接连上演,将非遗传承与“平安”祈愿深度融合,吸引数万海内外游客齐聚于此,共赴一场“月圆人团圆”的文化盛宴。

  安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安海“三大节庆”之一,本届中秋活动既延续了“活化非遗、联结乡情”的传统,更通过“主赛区+分赛区”“民俗体验+文旅消费”的创新模式,带动“双节”期间文体旅消费热潮,让千年安平的文化底蕴在热闹氛围中焕发新生。自2011年恢复“烧塔仔”习俗、2015年整合中秋文化活动以来,安海中秋已从地方民俗活动成长为展示古镇魅力、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品牌,成为晋江乃至闽南地区一张亮眼的“中秋文化名片”。

“红红火火”烧塔仔 火光映出古镇浪漫

  10月6日晚,安海白塔广场早已围满了人群,5座由红砖精心垒砌的“塔仔”矗立在广场中央。20时许,领导嘉宾手持熊熊燃烧的火把,走向“塔仔”——随着火把探入塔芯点燃木柴,橙红色的火苗顺着塔身孔隙迅速蹿升。短短几分钟,原本暗红的砖塔便被烧得通体赤红,像5座矗立在广场上的“火焰灯塔”,围观人群也爆发出阵阵欢呼。

  塔身错落有致的孔隙里不时蹿出火苗,引得游客频频举起手机拍照。

  烧塔仔的热闹背后,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记忆。相传元代泉南建一元兵总营于九都古亭埔(今属安海),管辖分驻各村之兵。当时,要求三户养一元兵,并且只能合用一刀,五里一水井,人民万分困苦。为反抗元兵的残暴,百姓定于中秋之夜,建塔于古亭上,指挥泉南,见火为号,同时动手杀元兵,最终在一夜之间杀掉了所有的元兵。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安海人“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的精神,更在2016年与安海其他中秋民俗一道,被列入晋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俗魅力,本届烧塔仔活动首次增设暖场非遗展演:安平社区南音协会带来的南音演奏,让“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婉转曲调萦绕广场(南音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尤金满闽南民间歌舞传承基地青年舞团”演绎的晋江跳鼓舞(2025年被列入晋江市非遗名录),以灵动舞姿展现闽南风情;安海镇安平武术分会的五祖拳表演(国家级非遗)刚劲有力,尽显南少林武术底蕴;下山后“刣狮”队的操练(2008年被列入泉州市非遗名录),则还原了民间习武御寇的历史场景。

骰响三里 好运满街

  当晚,作为晋江市(安海)第九届中秋文化活动的主要活动,龙御君鼎“万人博饼”主赛区博状元饼活动在安海镇三里街火热举办,1500人现场参与博饼,角逐“王中王”。

  三里街上空挂满红灯笼,150张圆桌沿街排列开来,随着“开始”指令落下,清脆的骰子撞击瓷碗声瞬间响彻三里街,欢呼声、喝彩声交织成独特的“中秋交响乐”。

  安海博状元饼的民俗活动,起源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的科举文化,是每年中秋节的核心活动。博饼奖项从“一秀”到“状元”,每一个等级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今年,安海中秋博饼活动创新采用“主赛区+分赛区”模式:10月1日至6日,10个分赛区在安海镇各大商圈同步开展,游客可通过购物、就餐等参与博饼,若摇中状元,即可获得一张价值98元的抵用券(享有主赛区入场资格),凭此券可前往安平桥景区游客中心售票点,以100元的优惠价(原价198元/张)购买主赛区入场券,大大带动了“双节”期间文旅消费。

  据介绍,安海第九届中秋民俗文化活动由晋江市安海文体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海文体旅公司”)执行。安海文体旅公司联动了10个商圈分赛区,让商家主动参与进来,游客玩得开心,商家生意也红火,实现了“民俗热”带动“经济火”。

  主赛区则聚焦“王中王”角逐,随着150桌“小状元”陆续产生,激动人心的“王中王”比拼正式开始。

  台上紧张激烈,台下加油声不断。最终,在欢呼与祝福声中,来自安海复兴社区的胡丽春以“4个四、1个三、1个六”的绝佳好运,一击即中,博得“状元王中王”,赢得由龙御君鼎赞助的小米YU7汽车。“榜眼”“探花”分别赢得华仁电器赞助的添可芙万洗地机和85寸电视机。

  中秋夜的安海,人潮涌动,欢声笑语响彻云霄,从各地赶来参加活动的游客在好运、快乐中感受安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涵。

龙舞古桥畔 书画润古镇

  除了烧塔仔与博饼的热闹,安海中秋文化活动还藏着“动静相宜”的文化之美。

  10月5日下午,安平桥景区人声鼎沸,梅岭三光天锦塘舞龙队舞动着长达297.88米的“最长夜光舞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穿梭于千年古桥与林中绿意间。九十九节龙身缀满荧光,时而盘旋矫捷、时而腾跃威猛,与承载800多年历史的安平桥(泉州世界遗产点)相映成趣,构成“古今碰撞”的震撼画面。

  与此同时,10月1日至30日,安平古镇书画展在安平桥景区游客中心持续展出。展览前期面向社会征集安海籍海内外书画爱好者作品及安海题材作品,短短时间内收到100多幅投稿,经专家筛选后,70多幅佳作亮相。

  主办方表示,期待以这场展览为起点,唤醒更多人对古镇的热爱、对美的感知,激发大众对美学的追求与探索,让艺术融入生活、滋养心灵。未来将持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安海的书画爱好者们提供展示平台,不断传承和弘扬古镇的文化艺术,让安平古镇书画展成为一张闪耀的文化名片,为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10月1日至7日,安海团委、安海青年学院携手于春风里公共文化空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周暨博饼活动”,举办《从前有个月饼村》趣味故事会、非遗国风爵士舞沉浸式体验课、扎染翻花手作课、非遗古典舞沉浸式体验课、安海特色鸡尾酒特调品鉴会、藤轿察祖铺之非遗编织课、非遗南音初印象聆听课等特色工艺课堂活动,让中秋文化在多元体验中触达更多人。

幕后筑防线 温情暖中秋

  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离不开幕后默默付出的守护者。

  本届中秋文化活动期间,安海镇机关、公安、交警、消防、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医疗、电力、广电、环卫、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协同联动,用坚守与付出为活动筑起“安全防线”。

  6日晚的白塔广场、三里街等核心区域,身着黑色马甲的机关工作人员及身着整齐制服的民警、交警、消防员随处可见。他们或在人群中维持秩序,或为游客指引路线,或随时待命处理突发情况。据了解,为保障活动安全,安平派出所、安海派出所等单位提前谋划,出动警力、安保力量310人次;安海镇机关全员取消休假,全程参与现场值守。

  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让安海中秋文化活动既有“热闹劲儿”,又有“安全感”,也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了古镇的“温度”。

  本次活动由中共晋江市委员会、晋江市人民政府、晋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中共安海镇委员会、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承办;晋江市安海商会、晋江市安海镇归国华侨联合会、晋江市安海文化创意发展协会、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协办。

  本届活动不仅让四方游客感受到闽南中秋的民俗魅力,更以“民俗体验+文旅消费”的创新模式,融合非遗展演与文旅活动,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

  未来,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古镇,必将继续以民俗为魂、以文旅为翼,在守护传统中创新,在传递“平安”期许中赋能发展,让更多人循着中秋的月色与热闹,走进安平、爱上安平,也让安海的文化名片在新时代愈发鲜亮、经济活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持续迸发。

  本期策划: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本期执行:记者 施蓉蓉 秦越 通讯员 陈钧

频道推荐
  • “十四五”期间我国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
  • “十四五”期间 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增
  • 我国老年志愿者已达5358万人 服务总时长16.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