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中秋提灯望月 民谣寄予乡音

闽南网   2025-10-06 21:54

  闽南网10月6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吴圳烽 文/图)中秋月圆夜,两岸灯同明。今日下午,晋江市非遗馆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闽台宫灯,谣寄乡音。

  参观非遗馆,了解泉州中秋民俗

  传唱数宫灯民谣

  活动吸引了许多亲子家庭前来参与,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大家参观了非遗馆,了解晋江的南音乐器、高甲戏、掌中木偶以及各种晋江古早味和中秋博饼习俗等。小朋友们争先恐后掷骰子,掷进碗里的骰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像孩子们的笑声。

  参观非遗馆

  数宫灯

  小朋友掷骰子博饼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助力'春节'入世遗,闽台东石'数宫灯'。数宫灯,两岸情,千秋万代数不停:一数,婚姻美满,幸福家庭;二数,早生贵子,进财添丁;三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数,国泰民安,百姓康宁;五数,海峡风和,中华复兴;数啊数,数不尽,一直数到——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活动现场邀请了闽台东石灯俗福建省非遗传承人蔡尤资老师,为大家带来宫灯民谣。蔡老师说民谣是根据自己童年的记忆,在原有零散歌谣的基础上,整理并创作的。

  孩子们跟着传唱,不仅加深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使古老的民谣焕发新的生机。

  蔡老师还耐心讲解了非遗项目“闽台东石灯俗”的历史故事,数宫灯民俗延续至今已经500多年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象征人丁兴旺,闽台东石灯俗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续写两岸居民一衣带水,血脉相连、同根同源的难舍亲情。

  随后,大家跟随晋江剪纸协会杨玉兰老师学习制作一盏象征团圆的中秋宫灯。杨老师带着自己制作的送王船、火把节等元素的剪纸和六角宫灯前来展示,还向大家介绍宫灯的意义。

  施女士带女儿体验制作非遗宫灯

  杨老师指导小朋友制作宫灯曾女士全家总动员做宫灯

  杨老师为大家讲解制作宫灯的步骤,“先将宫灯框架拆下来,再进行组装,然后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并挂上去,穿入布条再装上流苏和灯,一盏精美的六角宫灯就制作而成了。”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动手制作宫灯,现场节日气氛浓浓,曾女士全家总动员,分工将宫灯制作完成。她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多多体验这种民俗才不会断层。”

频道推荐
  • 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播出时间几点 附直播平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深度参与
  • 八部门印发方案 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汽车行业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