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晋江大力推广旱稻种植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晋江经济报   2025-09-15 09:38

  连日来,晋江市内坑镇霞美村的田野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绿星家庭农场的田埂旁,农场主钟东阳双手捧着沉甸甸的稻穗,嘴角的笑意根本藏不住:“今年可比去年强太多了!一亩地实打实收了1270斤!太给劲了!”

  今年,是钟东阳种植旱稻的第二个年头。提起种旱稻的经历,他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还笑着说起了去年的“小挫折”。“去年第一次试种旱稻,我心里没底,也没经验,就照着老办法瞎忙活。到了收获的时候,田里的稻穗稀稀拉拉的,结的粒又少又小,妥妥的失败了。”

  但这次失败没有让钟东阳打退堂鼓,“当时就想着,别人能种好,我为啥不行?”他说,之后自己四处“取经”,只要听说谁种旱稻有经验,就主动向他请教;农业专家来指导时,他更是把种植要点牢记在心。“跟着专家学习,我改进了种植技术,从选种到播种,再到田间管理,每一步都按科学方法来。果然,今年真的迎来了好收成!”

  钟东阳还提到,以前,他在种植方面总有个“老大难”问题——每年清明节前马铃薯收完,要等到立冬前后才能再播种其他作物。“这么长的休耕期可把人愁坏了,土地空着太浪费;偶尔种点西瓜、地瓜,收成也不稳定,根本不是长久的办法。”

  自从改种旱稻,这些烦恼就烟消云散了。钟东阳告诉记者,能有如今的好收成,并非全靠他自己摸索,在这背后,离不开晋江市对旱稻种植的大力推广和有力支撑。正是有了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一系列帮扶,像他这样的农户,才能在种植旱稻的路上少走弯路,一步步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最终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晋江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旱稻种植,组织旱稻种植技术推广培训会议,为广大农户培训旱稻种植技术;推广优良旱稻品种,引导胡萝卜、马铃薯等旱地冬种作物收获后增种一季旱稻,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的种粮潜力,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添砖加瓦。旱稻的推广,让那些曾经“渴”得没法种稻子的旱地,如今一个个都变成了丰产的“粮仓”。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总产量也跟着涨了,老百姓的“米袋子”也更有保障了。

  旱稻带来的好处,不止于保障粮食安全,更让农户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现在,冬种作物一收完,农户们紧接着就能把旱稻种上,土地一点都不闲着。正如钟东阳所说:“现在,多了一季旱稻的收成,收入直接涨了一截,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

  更让农户暖心的是,晋江还专门为种旱稻的农户出台了补贴政策。只要种植旱稻的规模达到20亩以上,每亩地就能拿到900元的补助。这一政策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种植旱稻的成本和风险,大家心里有了底,种旱稻的劲头更足了。

  数据显示,2024年,晋江市旱稻种植面积有3346亩,2025年增加到3397亩。经过实地测产,旱稻折成干谷后,最高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如今,种旱稻已经成了晋江农户增收的新路子、好路子。

  让人惊喜的是,种旱稻还能给土地“加餐”,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态好处。旱稻和冬天种植的胡萝卜、马铃薯轮着种,土壤状态能变得越来越好。原来,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一样,轮作既能平衡土壤里的养分消耗,还能减少病虫害滋生,让土壤更肥沃。这样一来,后续种其他作物时,也能有更好的生长条件,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晋江,像钟东阳这样靠种植旱稻尝到甜头的农户越来越多。推广旱稻,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还为农业长久发展打下了好基础,给晋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满满的活力。(记者 沈茜)

频道推荐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 广东省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
  •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第二次系留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