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苦寻七十余载 才知他已牺牲在运送物资路上——后人讲述南侨机工蔡长世及其家族感人故事

晋江经济报   2025-09-09 16:39

  “这是我爷爷蔡长世。我们家找了七十多年后才知道,他早已牺牲在滇缅公路上。他是南侨机工英雄。”日前,在晋江东石镇侨联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上,蔡东曦指着爷爷的照片感慨。

00300306962_d2a59208

  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学生化身讲解员,讲述图片背后的抗战故事。

一封中断的家书一个远行的身影

  1915年,蔡长世出生于东石镇东埕村,是家中长子。1934年,为了生计,不到20岁的他告别新婚不久、有孕在身的妻子杨牡丹,远赴马来西亚谋生。

  在异乡,蔡长世做事勤恳、为人机灵,深得商行老板信任。后来,商行老板为了扩充业务,准备购买货车送货,便选中蔡长世,送他去学开车,学成后负责运货。“起初几年,爷爷还常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说一说在那边的情况。”蔡东曦说,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家书就断了。

  时间来到1939年,国内战火蔓延,沿海港口尽失,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维系抗战的“生命线”。这条从云南昆明到缅甸腊戌的公路,全长1100多公里,穿越高山深谷,瘴气弥漫,路况极其凶险,还时刻面临日军飞机的轰炸,运输司机和维修技工奇缺。同年2月,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南洋发出号召:招募熟练的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服务,支援抗战!

  “我爷爷响应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蔡东曦说,根据查到的史料记载,1939年5月,蔡长世报名加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五批队伍。不久后,他和数百名同样满怀热血的南洋青年,在新加坡红灯码头登上轮船,经过四天四夜的航行,抵达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再转乘火车,最终抵达昆明。蔡长世被编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成为一名在滇缅公路上奔波的运输兵。

 功果桥头的永别 家乡无尽的守望

  在滇缅公路上,蔡长世和其他南侨机工一样,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这条路被称作“死亡公路”,急弯、陡坡、塌方是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头顶上盘旋的日军轰炸机。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一趟又一趟地运送枪支弹药、药品汽油等抗战急需物资。据统计,抗战期间,超过3200名南侨机工在这条路上服务,运送超50万吨物资,其中超过1800人牺牲。

  “爷爷就是牺牲在这条路上的。”蔡东曦告诉记者,根据他在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查到的记录,1941年的一天,蔡长世驾驶满载物资的卡车,途经滇缅公路上的重要咽喉——功果桥时,遭遇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年仅26岁的他不幸中弹牺牲,连遗体都未能找到。

  而在遥远的晋江东石镇,蔡长世的妻子杨牡丹对此一无所知。自从丈夫远赴南洋又杳无音信后,她的人生就陷入漫长的等待。16岁嫁入蔡家,怀着身孕送走丈夫,她守着年幼的孩子,等待着那个再也不会回来的人。“我奶奶这一生很苦,也很伟大。”蔡东曦回忆,“记得小时候,我在奶奶的梳妆台上看到了爷爷的照片。”遗憾的是,后来,这张照片突然消失了。他也曾问过奶奶,奶奶只说:“没有了,没有了。”

  “奶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们心里清楚,她把对丈夫的爱默默地藏在心里,并转化为对子孙的爱和守护。”蔡东曦说。

  蔡长世离开家时,唯一的孩子还没出生。杨牡丹独自养大儿子,又帮忙带大4个孙子和1个孙女。儿子54岁离世后,她又继续扛起这个家的重担,帮助照顾8个曾孙。“我们的童年记忆里,都是阿太对我们满满的爱。”蔡东曦的侄儿、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蔡振翼说。

  2009年,93岁的杨牡丹离世。至死,她也没能等来丈夫的确切消息。2015年8月,蔡东曦和家人一同前往蔡长世的牺牲地——功果桥,带回一捧泥土,将其当成爷爷的骨灰,与奶奶合葬。

旧报纸上的名字 迟到七十年的答案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蔡家后辈而言,蔡长世是一个谜团。“只知道爷爷很早就去了南洋,后来没消息了,家里人都猜测可能遭遇不测,但具体情况一无所知。”蔡东曦说。

  转折出现在2014年9月18日,时任东石中心小学校长的蔡东曦,偶然间翻阅一份关于华侨历史的旧报纸,一个名字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在一篇纪念南侨机工活动报道中,提到了这位来自晋江东石的英雄。“当时,我心跳得特别快,手都在抖。‘蔡长世’‘晋江东石’,加之时间也对得上,难道是我的爷爷?”巨大的震惊和激动过后,是迫切想要确认的心情。

  蔡东曦立刻动身,远赴云南。位于中缅边境的畹町,矗立着庄严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在纪念碑长长的英名墙上,他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仔细寻找。“找到了!就在这里!”当手指终于触摸到冰凉石碑上镌刻的“蔡长世”三个字时,蔡东曦百感交集,泪水夺眶而出。七十多年的寻找、等待和猜测,在这一刻终于有了答案。

  在旁边的纪念馆里,蔡东曦看到了更多关于南侨机工群体的历史照片和资料。虽然没有找到爷爷的遗物,但那些记录机工们驾驶卡车在险峻山路穿行、在简陋营地维修车辆甚至牺牲场景的历史影像,让他真切地感受到爷爷当年所处的境况。

  “虽然很遗憾没有找到爷爷的遗物,但知道爷爷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他的名字被刻在抗战纪念碑上,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告慰和荣耀。”蔡东曦说。

最赤忱的爱国心 不能忘的爱国情

  “爷爷和那3000多名南侨机工,代表的是海外华侨最赤诚的爱国心。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他们舍弃海外相对安稳的生活,甚至献出生命。这段历史、这份精神,不能被遗忘。”蔡东曦说,作为东石镇侨联副主席,宣传华侨历史、弘扬华侨爱国精神,成了他现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8月5日,在蔡东曦牵头组织下,一场名为“追忆赤子功勋铭记华侨忠魂”的读书分享会在东石镇举行。活动现场,同步举办晋江华侨抗战历史图片展。一本本厚重的史料书籍、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无声地讲述着和蔡长世一样的海外游子心系桑梓、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

  分享会上,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5名学生化身讲解员,用清脆而极富感情的声音,向在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讲述南侨机工的故事、陈嘉庚先生的故事,以及华侨在抗战烽火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蔡东曦的另一个身份,是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华侨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下一代了解这段历史、传承这份情怀,非常重要。”在蔡东曦的推动下,华侨爱国故事早已融入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校园文化。

  在孩子们的讲述中,隐入历史深处的祖辈抗战故事,在蔡东曦脑海中重新清晰起来,也有了新的意义。

  (记者 朱艳)

频道推荐
  • 傅崐萁也要角逐国民党主席?蔡正元:他是最
  • 全国工会推动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取得积
  • 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2100万辆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