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公安:“背包”精神暖民心 传承有温度的服务
闽南网8月1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通讯员 庄凌龙 张金坛 文/图)“背包”精神传承26载,老背包上的补丁凝固着风餐露宿的坚韧,新背包的电子屏闪烁着即时更新的群众诉求。
“背包精神”已经不仅仅是刑侦人的精神支撑,更是深入到晋江公安的各个警种。当“背包”精神的种子飘向服务民生的沃土——那是出入境大厅忙碌的一抹蓝色身影;派出所社区民警走街串巷,芝麻绿豆柴米油盐的琐事……但他们依旧是那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出入境管理大队:出入有境,服务无界
“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们,我们家有个老人96岁了,现在行动不便,想要换回乡证……”,电话那头,一个男子的声音焦急万分,晋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24小时导办台接线员梳理了一下信息,大体清楚对方的来意,随后将该情况向大队领导汇报。
出入境管理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庄伟基介绍,经过询问了解,得知96岁高龄的王阿婆是香港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过期很久了,现在居住在梅岭街道一家养老院里,由于年迈体弱,行动不便,她的侄子施先生想尽快帮她换证。
鉴于王阿婆的特殊情况,出入境大队启动了特事特办服务机制。大队长龚晶莹介绍,大队平时的日常业务繁忙,考虑到王阿婆的情况也很紧急,于是在接到求助电话的那个周末,大队两位民警和一位辅警三人扛着照相机、电脑等所需器材来到养老院,上门为王阿婆拍照办证。庄伟基介绍,经过前期沟通和准备,在养老院办证很顺利,半个小时就办好了。
“这个回乡证过期了,上医院看病,还有银行取钱什么的,都很不方便……”施先生感动不已,出入境管理大队又第一时间把办好的证送上门,他说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不好,为了方便照顾她,就把她接回晋江,近来在缴医疗费用时,才发现她的回乡证过期了。
出入境民警送证上门
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急群众所急,这不,市民许女士在获得出入境民警的帮助后,送来了一面锦旗。
出入境大队民警为群众办理业务
已经买好晚上的飞机准备飞香港,早上在派出所自助签注机办签注时,一直没办法打印港澳通行证签注日期。这下可把许女士急坏了,5月28日下午临近下班时,许女士直奔出入境管理大厅,眼看着大厅里还满满当当的人,就算是排一个小时队也办不了了,许女士径直找到值班领导窗口求助。
“先别急,慢慢说。”大队副大队长尤丽超刚好带班,她听完许女士的情况后,查询了后台系统,却没有发现她的签证记录,随后带着许女士在大厅自助签注机上一台台测试了一遍,始终是后台终端人像比对环节出现误差。
自助机没办法办理,只好启动人工操作程序,尤丽超随即拿起电话,一一联系了办证流程所需的相关人员,在现场使用相关审批权限,争分夺秒为许女士办理签注。最终,许女士顺利在登机之前拿到了签注,赶上了这一趟飞机。
“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我在飞机上就想好了,我回晋江第一时间就要给他们送一面锦旗。那位民警态度非常好,越想越不错。”许女士激动地说,香港的亲戚过世了,如果当天没赶上飞机,第二天就来不及奔丧。
出入境大队民警热情为群众服务
派出所社区民警:柴米油盐,皆是警情
2000年出生的许淑君是晋江公安唯一一位社区女民警,她经常穿梭在东石镇区的大街小巷,菜市场、居民区,一年多来,她清纯甜美的形象,已经深入到第四社区、第五社区居民的心中。
许淑君在社区跟小朋友介绍玩手机游戏可能被诈骗
“刚开始,我也是挺担心的,要走到群众中,找他们问询情况,怕他们会抵触……”,2022年入警的小许,最开始在刑警队跟着警龄20多年的老民警办案,做笔录、取证、抓人。体验了办案队的坚韧与艰辛,小许说自己也想深入到群众中,多了解一些民众的诉求,于是她主动报名下社区。
东石派出所的警情,近80%是矛盾纠纷,而常常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成为案件的隐患,所以,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关卡。
有一天,小许到玉和街走访时,在路上看到两个老人和一个小男孩在拉扯,男孩一直哭,老人无可奈何。小许走上前询问,得知原来是小男孩生病了,不想去学校。“你先把药吃了,再去学校,放学后来找我玩,我奖励你一个小礼物,怎么样?”小许亲切的笑容和温柔的语气,令小男孩马上停止了哭声,乖乖地答应去学校。得到帮助的蔡阿婆拉着小许的手,一直要留她在家吃饭。
今年年初,小许在下社区时,网格员小陈告诉她片区有两家商铺有纠纷,吵了好几次架。小许了解后得知,其中一家商铺在装修时,不小心弄破了邻居家二楼的水管,而邻居是开饭店的,店门口就像水帘洞一样,滴滴答答,影响生意。两家为此吵了好几次,小许前前后后走访了两三次,分开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后双方同意各退一步,各出资一半把水管修好。
半夜查出租房,走访复杂场所,与村委会的老人话仙,关心他们的起居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小许已经从一个青涩的民警,渐渐扎根在群众中,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两三天没看到她,村里的老人都会互相询问,“小许今天怎么没来”。网格员小陈更是经常与她联动,“她一来我就很放心,去社区走访,或者开展工作都会比较顺利。”
小许在社区向群众了解情况
东石派出所副所长曾纬介绍,晋江东石镇位于晋江市的西南端,整个镇区是一个狭长的板块,从北至南需要花费40分钟的车程。鉴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派出所分别从北至南设置了4个警务站,能够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真正做到“再快一秒”服务群众。
“再快一秒”的背后,是东石派出所推动“警务前移”的生动实践。此外,他们深耕“警格+网格”,143名网格员与社区民警紧密联动,让信息摸排、纠纷预警更灵敏。更依托“3+N多元调解机制”,整合村干部、法律顾问、社会贤达等力量,力争“小纠纷不出村”,高效化解诸如像许淑君遇到的商铺纠纷这类问题,将服务与平安的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赓续“背包”精神 传承有温度的服务
从警26载,晋江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李勇,多年来坚守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民生一线,立下了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荣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他深知,不论哪一个警种,都需要赓续“背包”精神。
荣誉日和师带徒,就是“背包”精神的制度化传承。“这么多年以来,‘背包’精神已经融入党建、队建和公安工作的全过程。”他介绍,如今,如何让“背包”精神逐渐深入在民众心中,让服务更有温度、有深度,需要依靠晋江公安建立的“先锋人才库”,以及应用各种智慧“背包”,坚持“不求背包长打,但求精神永驻”的理念,为民众营造安心、舒心的社会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顺畅的营商环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又是一年荣誉日,1999年8月3日,国务院授予晋江刑警“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这个荣誉称号,承载着晋江公安的荣耀与使命。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李勇表示,晋江市公安局将坚持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诚教育,组织开展民警入警、入党、退休等重要节点荣誉仪式,增强警察荣誉感和使命感;强化公安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以老典型带出新典型,在全警营造争当先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