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传承百年 锦塘“南龙王”焕新生

晋江经济报   2024-03-06 11:10

  近段时间以来,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体育馆内彩龙腾飞、彩旗飘扬,梅岭锦塘舞龙队在这里加紧操练,备战将于3月11日在晋江深沪举行的福建省舞龙舞狮精英赛。

  2023年,锦塘舞龙队亮相“村BA”东南赛区开幕式。

  作为晋江舞龙文化代表,梅岭街道三光天社区锦塘自然村是闽南舞龙文化发源地,被誉为“南龙王之乡”。锦塘舞龙队历经300多年风雨,至今已传承七代,入选晋江市级非遗项目。春节以来,锦塘舞龙队不仅登上央视,还时隔20年亮相泉州民俗踩街活动现场,在各大平台一展“南龙王”风采。

  1985年,锦塘舞龙队在村中表演。

传承300多年 七代人的坚守 老中青共舞一条龙

  据记载,锦塘舞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舞龙队由锦塘自然村洪、黄、曾、蔡四个“角头”的村民组建,最初作为祭祀活动表演,后来演变为竞技项目,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鼎盛时期,锦塘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舞龙队的成员。历史上,锦塘舞龙队曾斩获不少佳绩,仅1985年,就获得泉州舞龙大赛一等奖和福建省首届舞龙大赛特等奖两项荣誉。

  洪德法是土生土长的锦塘人,今年74岁的他自小与舞龙队结缘。“锦塘的龙又称半肚龙,套路基本是武术套路的演化,分为龙珠、龙头、龙节、龙尾,以锣鼓为号。由于半肚龙龙身轻盈纤长,舞起来的时候整条龙可以做出翻滚、腾云、眨眼等动作,极具观赏性。”洪德法说,村里祖辈对舞龙很感兴趣,当时的龙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制作的,“龙头自己绑,用布做成龙身,颜色也自己画。”

  半肚龙是锦塘舞龙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锦塘半肚龙龙身几次发生变化。最初只有一条长布和木棍,民国时期,龙的形态发生变化,龙头重约35公斤,后改编减重,到上世纪80年代改编至几公斤。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舞龙竞赛进行整编规定。为参加各级舞龙竞技比赛,锦塘舞龙队将原先17节的龙身改为符合比赛要求的9节龙身,长度由原来的50多米缩减为18米,龙头重4公斤。

  蔡健全加入舞龙队已有40多年,今年60岁的他年轻时就是一位舞龙好手。“我们村像我这个年龄的基本都会舞龙,我的父亲和兄弟也都会。”热爱跑步、腿脚灵活的蔡健全负责举龙尾,“龙头稍稍一动,龙尾就要跟上好几步,所以举龙尾的人要动作敏捷、速度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晋江、泉州的大型文体活动都少不了锦塘舞龙队,尤其是泉州民俗踩街活动。“当时各县市都会派出多个‘阵头’参加泉州踩街。锦塘舞龙队代表晋江参加,还曾获评‘泉州第一阵头’,压阵出场。”蔡健全自豪地说。

  上世纪90年代,锦塘舞龙队参加泉州踩街活动。

  2002年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锦塘舞龙队的不少成员为了生计外出经商,舞龙传承也因此转入校园。2016年,舞龙入选第五批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锦雄成为舞龙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底,洪锦雄等人提出重组锦塘舞龙队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支持,训练基地就设在锦塘雅苑小区内。

  位于训练基地的陈列室,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聚龙堂”,里面摆放了大大小小十多条龙,墙壁上则挂满了奖杯、奖牌、证书和照片,记录着锦塘舞龙队的传承之路和辉煌成就。洪剑映是“聚龙堂”的常客。今年51岁的他在舞龙队重组后,第一时间加入,“出生在锦塘的孩子基本都是耳濡目染,小时候就经常看舞龙。舞龙虽然辛苦,但是自己感兴趣的,再辛苦也开心。”

  如今,锦塘舞龙队队伍愈发庞大,集结了老中青三代舞龙人,年龄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70多岁。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舞龙的热情,大家无偿参与其中,凝聚成舞动巨龙的强大力量。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