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 晋江印染点燃“绿引擎”
7月10日至16日,是以“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为主题的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减排,是这些年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少企业通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产品研发,再到消费引导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在“互联网+”“智能化+”“标准化+”“文化+”的发展模式下,隆隆机声、汩汩污水、滚滚浓烟渐行渐远。而今,绿色、可循环、智能化的晋江印染行业,正颠覆大众对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刻板印象。
采用智能设备,向兴印染更节能环保。
满目皆“绿” 工厂加速更新
在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内,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三星级”绿色厂房,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取经人”。
走进凤竹纺织厂区长达200米的定型车间,站在车间中段处,即使不借助通风设备,体感也透气舒适。即使身处夏季,这个厂房的温度还可比普通厂房低3℃~5℃。
作为全国纺织行业首个、福建省首个整体通过“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认证的项目,凤竹纺织工厂通过建筑设计优化,打造出了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机械排烟为辅的节能型生产车间;厂区生产系统的水、电、汽也实现能源节约化管理,屋面覆盖的太阳能光伏,还可为生产提供电量补充。
这座斥资8.5亿元建设的绿色节能工厂,总共引进25项智能、绿色高科技制造技术。“我们在厂区各个环节都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屋面搭设3.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约500万千瓦时;4台烟气回收处理设备,对废气进行高效回收净化处理,并进行余热回收,一年可节约5000吨标煤,回收厂区穿行道路采用风光互补的智能路灯系统。”凤竹纺织行政总监叶炜刚介绍,凤竹纺织成功入选为工信部绿色工厂。
纺织印染的生产,需要大量用水,自然也有大量的污水产生。在凤竹纺织,水资源却形成了梯级利用体系。以漂染废水为例,在这里,有一半的漂染废水通过反渗透膜处理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中水回收。叶炜刚告诉记者,两级回用设计的中水反渗透膜系统,可使污水回用率达50%以上。
在与凤竹纺织仅一墙之隔的向兴(中国)集团的工厂里,全流程数据可视化的大屏幕,正时刻追踪着生产环节的一举一动,助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绿色理念,是现代企业永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集团自创立之初就坚持可持续发展,以造福社会为己任。” 向兴董事长黄再兴介绍,向兴在企业内部始终积极践行“双碳”目标,不断优化流程,实现过程可追溯。
据介绍,向兴集团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两套污水处理及膜回用设备,并坚持使用清洁能源,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其中,在大量引进高效智能低耗的生产设备的同时,加强喷水织机的电机改造,并引进数字化管理技术和6S精益化管理模式,加强了对低污低耗可回收原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可回收、可降解产品的产量。公司还采用了三级能耗采集监控技术,实现了节能降碳新突破,水重复利用率达60%以上,碳排放总量增速为8.5%,远低于印染布产量增速35.5%,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在晋江,绿色印染工厂正在加速兴起。数据显示,目前,晋江市已有7家企业获得工信部印染行业规范条件认定,占全国近1/10,并累计获评18个国家级、25个省级绿色制造示范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