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聚人兴城 以城留人促产

晋江经济报   2021-11-08 09:05

  6日晚间,CCTV《对话》栏目播出,节目邀请了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与江苏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及宁夏银川市委副书记、灵武市委书记刘国强一起畅谈《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协调发展》。

向全国观众推介晋江经验馆

  “如果第一次到晋江,我会先带您去看看晋江经验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深入晋江调研、亲自总结的‘晋江经验’,处处都体现着协调发展的理念。”节目开始,张文贤变身“导游”向大家介绍。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动下,晋江发扬爱拼敢赢的精神,从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三闲”创业起步,探索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道路。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将其总结提升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更是赋予了“晋江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踏入晋江经验馆,站在地上一幅大理石雕刻的晋江市域地图中,眼前环抱弧形屏上“晋江经验馆”五个大字赫然在目。大屏幕开启,缓缓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七下晋江”的调研故事。一张张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旧照片,一幅幅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新画面,全面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炼“晋江经验”的历史过程、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19年来,晋江人民不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咬定实体不放松,晋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晋江GDP年均增长7.3%,人均GDP突破12万元,城市投资潜力、营商环境跃居全国县域第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68.7%,走出一条“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

贫瘠的土地,不一定能够长出好的庄稼,但能够长出金子

  节目中,主持人出了一道“难题”:主人公王阿婆,今年50岁左右,她的家里有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家人都在务农。儿子和儿媳特别想到城里去打工,因为这样可以有更好的收入,可以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他们做了这个选择的话,他们的孩子可能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在晋江,王阿婆到底该怎么办?

  张文贤说,像王阿婆她们一家,不管是新晋江人,或是老晋江人,生活在晋江一定非常温馨幸福的。儿子、儿媳包括王阿婆本人,都可以在家门口很轻松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创业的机会。

  “贫瘠的土地,不一定能够长出好的庄稼,但能够长出金子。”张文贤介绍,晋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不仅有鞋服、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还有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就业的岗位足够多。同时,晋江是制造企业家的地方。在晋江,创业的机会非常多。现在,晋江市场主体有26万家,有110万的新晋江人在晋江就业创业。

  在县域发展的过程当中,载体的建设非常重要。推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是关键途径。

  张文贤介绍,改革开放之后,晋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家都办起了企业,但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附加值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给晋江指明了方向,指出了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其中一个关系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现在,晋江把城市化做起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城乡融合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晋江已经培育形成1个产值超两千亿元、1个超千亿元、2个超五百亿元、2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000家左右。

  “很多大企业的总部都在乡村。例如,安踏总部在池店镇,恒安总部在安海镇,柒牌总部在英林镇,七匹狼总部在金井镇。”张文贤介绍。

通过科技创新打破壁垒,点燃“科技航天梦”

  “产业发展到现在,你们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究竟是什么?”主持人问。

  “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创新动能不足。”张文贤直面问题。他认为,在推进企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政府更应当做的是完善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这几年引进建设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等四所本硕高校,构建了九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引导品牌企业能够跟国内的大学、世界的大学共建实验室,共同研发攻克一些核心技术。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由晋江品牌浔兴SBS生产的航天服拉链再次随同航天员一起体验太空旅程,这也是浔兴拉链第三次登上太空。除了拉链外,“晋江鞋”也曾上太空遨游。在7月4日央视新闻对中国空间站视频直播中,一名航天员脚上穿的正是安踏的“氢跑鞋3.0”。

  更早之前,2005年,恒安产品与神舟六号共游太空。当时,航天员回舱清脸时用的棉湿巾,正是恒安生产的“心相印”柔湿巾。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晋江产品跟着神舟飞船实现了“航天梦”。而在更广阔的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晋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打破壁垒,点燃了“科创航天”梦。

  “现在,晋江产业链将往哪里走?传统产业高新化是我们的方向。”张文贤拿出一个内存条向全国观众展示。他介绍,这个内存条上的内存芯片在晋江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的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完整链条,整个产业链已经成形成势。

同城同待遇新老晋江人一个样

  振兴乡村,如何引人、留人、用好人?

  “一个城市的竞争,事实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张文贤说,引进人才有两个维度,第一个要给平台、给舞台,第二个要给政策、给服务。

  张文贤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和一位在晋江成功创业的海外专家聊天,问他当时为什么放弃国外丰厚的报酬来到晋江?专家反问,作为人才,是要选择做一个螺丝钉,还是要找一个成就自己的机会?

  答案不言而喻。专家带着团队在晋江深耕,经过两三年努力,把他的专业技术发挥出来,补齐了一个产业的缺失环节,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打破了世界的垄断,现在发展得非常成功。

  张文贤说,人才要引进来、留得住,要给政策、给温馨的服务。来到晋江的人才,通过政策叠加之后,个人跟团队所能得到的补助,最高可以达到2000万元。除了服务人才本人之外,晋江主要盯着人才的“一老一小”。“老”就是人才的长辈。这一部分主要从解决医疗着手。另一方面,晋江把最优质的公办教育学位拿出来,给人才孩子念书。

  “同城同待遇,城里村里一个样,新老晋江人一个样。”张文贤说,晋江率先实行12年的免费教育,包括高中和职业中专。在校的中小学生中来晋务工人员子女达20万人,占52%,而且来晋务工人员子女90%都在公办学校念书。晋江有八所省一级达标中学,其中有六所就在农村。

 让乡村沉睡资源变成资产,让资产变成资金

  2015年,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启动,晋江是福建省唯一的试点县。2016年底,晋江又被赋予“农村土地征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改革试点。经过几年的改革,晋江整体的宅基地银行授信达31亿元。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的今天,农村“三块地”改革为晋江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乡村沉睡资源变成资产,让资产变成资金。

  “乡村的宅基地跟城市商品房是一样的,是资产。这个红本本相当于一个房产证的作用。”张文贤展示手中的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说,截至目前,晋江已经发放此证达11万本。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进城落户、异地搬迁的农村村民退出宅基地,晋江探索形成了“指标置换、资产置换、货币补偿、借地退出”等4种宅基地退出方式。此外,晋江还允许符合条件的宅基地在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流转,进一步显化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财产属性。

  节目最后,张文贤介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晋江马上要推出硕博倍增行动,在三年之内,引进超1000名博士、超10000名硕士、超20000名技能人才,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真正达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记者 蔡斯洵)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永春锦斗素食宴:素味胜珍馐 一宴解夏愁
  • 闽南网《一个产业 共富一方》|“城乡融合
  • 永春县智能电子科创产业园(二期)招商项目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