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晋江一对夫妇用半斤黄金为家具上漆 如今她把它们放进博物馆

晋江经济报   2018-04-12 09:41

­  蔡芳永、刘洒治夫妇捐赠的婚房用品。

­  捐赠的四尖方橱(衣橱)牌楼上刻有两位西洋人和家具的定做时间。

­  坐着“花轿” 从龙湖嫁到坂头

­  这批捐赠物品,

­  原来一直放在

­  蔡芳永、刘洒治坂头村老家古厝二楼。

­  刘洒治说:“因为公公在菲律宾营生,所以他们夫妻在新婚后的两三年里,也陆续离开了老家,经香港中转,去了菲律宾,虽然后来1986年返回香港定居,但是晋江老家的这个房间一直还是保留着原来的布置。”

­  说起当时结婚的情景,刘洒治还记忆犹新:“我的娘家在龙湖,当时婚礼是按照传统古礼举行的,坐着八人抬的花轿,从龙湖翻山嫁到坂头来。当时婚礼还比较隆重,除了有宴席外,还演了三晚的戏。”

­  此次捐赠中的一些物品,如漆篮、剪、尺、热水瓶、水杯,甚至是脚桶尿盆等就都是刘洒治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品。

­  如今古厝因为晋江“高铁新区”的建设而即将拆迁,80岁的刘洒治也带着家人从香港回到永和,提前对老宅的相关物品进行整理。她说:“‘高铁新区’的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利于地方的发展,对于高铁新区的建设理应支持。”

­  婚房家具漆金

­  用掉半斤黄金

­  在闽南的婚俗中,

­  女方陪嫁有生活用品,

­  男方则要提前准备婚房所需家具。

­  蔡芳永的父亲出洋在菲律宾,家中的婚事由母亲和族亲帮忙筹备。蔡芳永的堂妹、70多岁的蔡碧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婚礼虽然是1961年举行,但是1958年家里就开始定制婚房的这一批家具,当时家中还拿出了半斤的黄金,给师傅们用来为家具漆金。”

­  近日,晋江市博物馆组织人员到坂头村拆运这批家具时,由于不少家具的体量大,无法从楼梯搬下,不得不从二楼的阳台吊出,这也引来了不少附近村民来围观。其中,今年87岁的蔡乃电和他的弟弟蔡乃信正是当年负责制作这一批婚房家具的老师傅。

­  蔡乃电说:“这一批婚房家具的工艺在当时属上乘,备料、木工、刻花、油漆、安金等制作流程多,参与的师傅也多。主人家在当地是富有的华侨家庭,家具的安金确实用了半斤的黄金。此外,在刻花上除了传统的戏曲人物雕刻外,还根据主人家的要求,为四尖方橱(衣橱)做了牌楼。牌楼上的刻花有两位西洋人,这也是当时一些华侨家庭喜欢的中西合璧的样式。”

­  这一批婚房家具还具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如梳妆桌有“同心同德”“建国建家”的字样;金漆木雕的中连柜中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提高新技术革命,改进农业大生产”的字样。

­  如今,这批婚房家具和婚俗用品已经“入住”晋江市博物馆,博物馆也将于今后择机进行展出。(记者 董瑞婷  通讯员 林清哲 文图

­  

­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公安侦破“5.27”境外电信网络诈骗专案
  • 永春魁星文化周系列活动盛大启幕
  • 永春县为首批16家“魁星宴”推荐餐厅授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