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晋江八千人拒交电费?警察:是谣言!

海丝商报   2017-08-23 07:48

­  “因智能电表被蓄意加速,晋江八千市民拒交电费。”15日,一则信息在多个群传播。其实,这是一则谣言。19日,晋江市公安局对散播谣言的林某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  无独有偶,8月16日,广东省梅州市陈某林也因在朋友圈发布“几万民众拒交电费”谣言被拘留。

­  虽然有陈某林、林某成因造谣被拘留的案例,但仍有人在继续造谣、传播谣言。8月21日,网络上又出现题为《福建省福州市几万民众大部分拒绝交电费》《莆田市几万民众拒绝交电费》的造谣帖,除了将地点“晋江”改为“福州”“莆田”,将人数“八千”改为“几万”外,内容完全一样。在互联网上搜索可发现,各地均出现这种谣言,拒交地点不一,拒交人数为六千、八千、几万等,但拒交原因和内容都一样。

­  据了解,关于智能电表的谣言最早出现在2010年左右。造谣内容大多是“更换智能电表后,电费几乎翻一番”“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电表”“智能电表本身耗电量转嫁给用户”“中国75%电表都被蓄意加速”等。各地供电公司屡屡进行辟谣,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和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都进行了现场验证、辟谣,并说明了电表的生产、检验、安装流程,但谣言隔一段时间又会冒出来。

­  由于造谣者故意选择在夏季或冬季用电高峰期间散布此信息,里面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用电计算数据,带有很强的欺骗性,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市民信以为真,“一怒之下”,成为造谣者、传谣者。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7年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情况严重者,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那么,智能电表有没有被加速的可能?供电公司是否又会多收智能电表本身的耗电量?针对以上问题,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表示,智能电表绝无被加速的可能性!智能电表本身的耗电量由供电公司承担,不会转嫁给用户,导致多收电费的情况发生。电能表上标注的5(60)A,5A为基本电流,60A是最大电流,一般家庭用电不会超过60A,不存在不提供大电流表的问题。

­  同时,该公司表示,由于夏季气温偏高,空调、冰箱等制冷电器耗电量大,存在电费激增的可能。因此,如果群众怀疑自家电表变快了,可到当地供电公司,申请对电表进行检验,或到其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验。在检定机构校验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若电表无问题,费用由用户自己承担;若电表存在问题,费用由供电公司承担,并退回多收的电费。(通讯员 聂武增 赖晓妮 陈彬彬)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 20
  • 晋江召开和敏院区项目建设及运营筹备工作汇
  • 多方协同 全力防御强降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