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与跳水的结合 晋江安海镇端午比拼“水上捉鸭”

新华社   2017-05-31 08:31

­  一根六七米长的竹竿,横着固定在一处高台上,露出外面有四五米长,竹竿离水面大约3米高,末端吊着一个笼子,里面装着一只白色番鸭。选手起步上竿,移至末端,然后打开鸭笼,番鸭落水时,选手也得凌空跳水,抓住“战利品”,方为成功。

­  端午节时福建晋江市安海镇延续三百余年的竞技遗风——水上捉鸭,30日再次在存世近千年的“安平石桥”附近水域上演。

­  相传该习俗与郑成功有关。郑成功曾在安海镇生活二十余载,领军后便以此法操练水师,让水兵既身手敏捷,平衡感强,又能谙熟水性,搏风冲浪,战力极佳。

­  对海边长大的人来说,跳水不是难事,竞技的难度更多体现在走竿环节。和跳板比赛的跳板不同,竹竿本身柔韧圆滑,宽不过五指,赤脚“立足”就已不易。

­  参赛者走竿千姿百态,有的欲以速度取胜,疾步快冲,但往往快到竿末时,因竹竿的上下起伏幅度变大而难以把控,功亏一篑,失足落水;有的稳扎稳打,爬、溜、吊、骑,趔趔趄趄又战战兢兢,能顺利挪到竿头的十之一二。

­  安平桥畔,游客如织。但有勇士落水,一片叹息嬉笑;遇有成功者,掌声雷动。

­  参赛者中不乏儿童,也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男子也按捺不住,以跨骑方式上竿前挪,尽管小心翼翼,接近竿头时还是重心翻转。不过,主办方还是以一只鸭作为奖励。

­  安平桥建于1138年,横跨安海和南安水头海湾, 因长度接近五华里,又名“五里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水上捉鸭”也是当地沿袭上百年的端午节竞技活动,当地群众参与度极高。(记者 张鸿墀 柳伟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安溪:政企联动启新程 茶香氤氲引客至
  • 2025年“双碳战略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修班
  • “破圈”出海!当泉州非遗遇上现代科技……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