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支招泉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组织研发联盟推动产业链创新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
工业化时代最基础最重要的产品是钢铁,信息化时代最基础最重要的产品是芯片。
经过几年努力,国家重大专项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首先,高端装备从无到有,实现群体突破。现在我国已经有16种12吋装备通过生产线考核认知进入批量销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28纳米,14纳米装备即将完成研发。同时,29种封测设备完成研发、考核认证进入批量销售,高端封装设备已经形成整线集成能力。其次,制造工艺取得长足进步。集成电路成套工艺技术水平已迈入国际主流,开发出一批满足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工艺。第三,高端封装实现跨越,部分封测技术跻身国际领先。第四,集成电路生产所需的关键材料产品批量进入市场。第五,知识产权状况大为改善,行业主要企业的专利设计累计有4万多项,开始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话语权,寻求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的发展。第六,专项成果带动和支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培育原始创新;要加大投入力度和保持投入持续性;要瞄准市场趋势,开展全局性、系统性、集成性创新,组织创新研发联盟,推动产业链创新;要加强两岸合作,尤其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建立全球竞争力和发展新模式。(许雅玲)
把人才培养当做项目建设重要一环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邵玉龙
讲转型升级,不要轻易否定现有的产业基础,晋江现有优势产业主要涉及民生,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通过管理、工艺的改进提升现有传统产业竞争力,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芯片是工业化的粮食,它跟传统产业不矛盾,反而是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得益彰的。
不同于鞋服行业,集成电路是一个高投入、高资本、人才密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行业,它是最顶级的微加工技术领域。晋江有了这个龙头项目,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龙头生态圈引进高层次的人才。
集成电路产业对晋江推动是全方位的,首先是理念。晋江应该形成更加良好的人文宜居环境,当然目前也正在打造,比如高端社区、医院、学校,这些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从我国台湾地区或者新加坡、美国过来,一般经验丰富的年龄都在30-50岁,有孩子和家庭,晋江当地有没有适合他们的国际学校,有没有与国际接轨的医疗,这可能比工资更加重要。
根据规划,到2018年前后,晋江将吸纳2000名的集成电路行业的工程师以及高级主管,其中1/3来自台湾,剩下的需要我们通过跟高校的合作,建立自己的培养体系,应该把人才培养当做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
另外,晋江要有产业链的思维,前面有研发设计,后面还有封装。就芯片产能来说,现在设计的月产能是6万片,未来五年左右规划生产线达到4-5条,月产能达到20万-30万片,用规模效应来打造产业链,就有一个好的核心基础。(刘倩 姚煜娟)
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推介会召开
竞争国内内存产业龙头地位
昨日,晋江召开集成电路产业推介会,广大半导体业界巨子、商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晋江成功培育了制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的集群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在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同时,晋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瞄准集成电路、高效光伏、石墨烯、海洋生物科技等重点领域,加快集聚战略性产业项目,推动经济结构调新调优。
根据《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晋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将围绕“一个发展目标”、“三个战略定位”、“四个发展愿景”来谋篇布局。“一个发展目标”是指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值达到1000亿元;“三个战略定位”即打造全球重要内存生产基地、海西特色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示范中心;“四个发展愿景”分别是竞争国内内存产业龙头地位,成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区第一梯队,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通过集成电路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城市。
目前,晋江已规划建设“三园一区”,即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科学园)、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园(工业园)、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设计园)及泉州综合保税区。(记者 许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