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陈雨阳:行走在知识和生活两个世界里

2016-06-30 10:27 来源:晋江经济报 0

­  曾就读学校:晋江实验小学、晋江一中

­  中考成绩:9A404分

­  高考成绩:理科655分

­  拟报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  6月上旬的高考钟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岁月的角落里。高考结束了,骤然间从巨大的备考压力中解放出来,考生的心理、身体上会出现不尽相同的状态,想选择不同的生活内容。陈雨阳选择的是:读书。他从当当网上购得两本书,一本是中华书局的古籍《荀子》,另一本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失去的胜利》,走出了暑期读书生活的第一步。

­  读书:此身、此时、此地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人生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此时,这时就做应该做的事;此地,这里就做应该做的事。在陈雨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时无处不读书的影子。

­  每天放学回家,陈雨阳开门进了客厅,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换鞋,脱下运动鞋,换上拖鞋;二是读书,随手从书柜上抓一本书读起来。有时,读得入迷了,直到家人喊吃饭,才发现自己一只脚穿了拖鞋,一只还穿着运动鞋。

­  陈雨阳的母亲说:与同龄人相比,雨阳有着超乎寻常的阅读兴趣,所读书籍涉及广泛,奥勒留的《沉思录》、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忏悔录》等哲学书籍也在他的阅读书目中,家里还常年订阅《环球时报》等4种报刊。

­  长期的阅读,沉淀了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的思考能力和融会贯通的理解能力。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陈雨阳持续不断地阅读《科学世界》,这是中科院主编的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应该说,陈雨阳高考志愿选择理工类专业,跟这本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陈雨阳的阅读,不仅丰富着日常生活,也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石。

­  实践:观察、想象、实证

­  读书,重要的是走向实践,结合生活,丰富想象,唤醒心中的道德良知,成为一个追求理想的人;训练实证,提高审辨能力,做一个真理的追寻者。

­  2014年,陈雨阳上高一年,参加了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通过物理初试后,复试要求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首先,他找到了一名合作者,共同商定了“自行车变速原理”这个贴近生活的课题。他们利用自习课到学校的停车场进行试验,记录时间、距离等变量控制的多组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建模,最终演绎论文成果,获得了好评。陈雨阳说:“这是我第一次以实证为武器,在生活的天地里初试锋芒,感觉很好。”

­  2015年夏季,即将步入高三年,陈雨阳到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培训,那一年他获得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三等奖。紧张的培训之余,陈雨阳跟几个同学骑着自行车开启一段“三坊七巷”之旅。他们冒着小雨,穿过两座大桥,出没于大街小巷,仿佛穿行在古老的历史长廊中。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读书史,一个人的能力发展史就是他的实践史。晋江一中陈燎原校长说:“要成为一个负责任、有作为的现代公民,其中重要的条件是,勤于读书,养成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勇于实践,在生活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记者 陈海勇 通讯员 苏锦明)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晋江青年男子篮球赛下月中旬鸣哨 60支球队参赛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