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陈埭桂林村:“薄弱村”旧貌换新颜
昨日,晴朗的天空下,陈埭桂林村的7人制足球场上几名小孩正在奔跑着追逐皮球。村级公园配套足球场,这在晋江还是不多见的。近年来,陈埭镇桂林的村貌正变得与往日不同,桂林村的宜居环境正在更新面貌。
“从历史的角度看,桂林也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村’。”在林氏宗祠里,坐在宗祠石垠上纳凉的老大爷聊起了桂林村。据介绍,桂林古称“桂林里”,明朝初期西滨肇基祖锡昌带领西支一派居住于此,他们的祖先是八月入居,而八月属桂,又是姓林,因此得名桂林村,迄今600余年。
虽然有着悠久历史,但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桂林村被晋江定为经济“薄弱村”,去年,也作为晋江市下派市直人员蹲点驻村帮扶的村(居)之一。令许多村民感到欣慰的是,桂林村的面貌正发生着变化。
“村居环境要提升,村路必须先做起来。”桂林村委会主任林万祥介绍,村里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路两沟”的工程,对村级交通、引水工程和排污工程进行整改和提升。“一路”指的是育才路,连接隔壁村宫口村,目前已完成道路的硬化工程。除此之外,过去的一年,全村硬化的村路超过2万平方米。在道路“亮化”方面,去年以来,全村新安装了800盏LED路灯,道路两侧的绿化等景观改造也得到改善。“两沟”整改则是村里的南低干渠和另一条内沟河的水道整治、清淤、排污工程。其中南低干渠整改工程的渠道主要作为引水和排污,下游引水将灌溉耕地面积超过200亩,水渠上方还铺设路面,作为道路。据介绍,截至目前,南低干渠整改工程已完成了一半。
“村里在提升环境卫生上也不松懈,我们一直尽可能做到‘看不到’瑕疵。”村里一位分管卫生的村干部拿起手机指给记者看,手机里有他昨日上午刚出去拍摄回来的一些村居道路、内沟河的画面,从照片里可以看到,这些道路和内沟河十分整洁。据介绍,桂林村每年投入55万元用于环卫保洁,每天确保至少10名保洁人员清理村里的卫生。
村居面貌在提升,而热心公益历来是桂林的一个优良传统。因为村里的乡贤热心公益,在敬老事业上做了不少贡献,桂林村被晋江市评为“敬老模范村”。教育方面,桂林村的后田前自然村更是成立了公益事业促进会,创建教育基金,连续多年开展奖学、助学活动,减轻大学生家庭负担,鼓励村里大学生学有所成。
“从2012年开始,桂林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修路、盖套房、建学校、建公园。”在南港路边一处安置房楼下,家住于此的林先生对近几年来的村容村貌的提升表示认可。
如村民林先生所说,走在桂林村宽敞的南港路上,往晋新路方向一直往前,南港路桂林村段沿路右侧有两排安置房,安置房旁边是一个干净整洁的休闲公园,篮球场、足球场就在休闲公园旁边;公园南侧是西滨中心小学,校园里不时能传来孩子们欢乐的朗朗书声和嬉戏声。隔着南港路则是一座有着厚重历史感的林氏宗祠,一直到晋新路的十字路口,是西滨中学。为了提升家乡的教育环境,桂林村的企业泰亚公司和乡贤林建成分别给这座中学捐了250万元和210万元善款。
这就是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桂林村,林万祥告诉记者,下半年,村里还将继续启动多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再提升村居环境。
村情简介
桂林村,建立于明朝时期,人口3600多人,旅居海外2000余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桂林村西邻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东临泉州湾,北距陈埭镇政府3公里,南距石狮市区7公里。下辖后田前、后祠、对三房三个自然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连接泉州石狮的主干道七一路贯穿全村。桂林村委会历年来荣获多项荣誉,2007年度被晋江市评为“敬老模范村”“先进民兵营”等。桂林村的工业主要是制鞋业,是运动鞋的生产基地,全村拥有制鞋及鞋材企业100多家。(记者 王诗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