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86周年 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名人事迹

中国教育报   2017-09-18 10:14

看一位校长的事迹

铭记危难时刻民族同胞之大义

  在东北天地惊变的那一夜,在东北军群龙无首不战而退的那段历史中,有一位校长心怀民族大义,断然拒绝日本人的“好意”,当机立断,使出浑身解数保全了学校的学生、教职工等数千人,而自己则成为最后离开学校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上任不到10个月的东北大学校长宁恩承。

宁恩承(1901—2000)

深夜惊变!

  九一八当夜,宁恩承躺下不到20分钟,刚迷糊,忽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房屋、窗户剧烈晃动起来。他立即起床,外出巡视,看到炮弹就像流星一样密密麻麻地涌向东方。

宁恩承心头一惊——日本攻打北大营了!

  他三步并两步小跑进办公室,要赶紧联系政府,寻求应对之策,然而并不顺利。

  宁恩承反倒冷静下来,他赶忙跑到女生宿舍,将200多名女女学生转移到体育馆安置。随后,又命令校工把实验室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药品转移和隔离起来,免得被引爆;校医随时待命。

根据宁恩承回忆的位置示意图

誓做最后“弃船”之人

  他明白,孤立无援的东北大学,30岁的他就是学校三四千号人的主心骨,必须要给师生信心。这天,他说道:

  我在英国上过学。英国人有一传统,一艘船将沉没的时候,船上的妇女小孩先下船,先上救生艇,其次是男的乘客,再次是船上的水手,最后是船长。如果船沉得太快,船长来不及逃生,这船长就随船沉入海底。

今天我是东北大学的船长,我们这条船处在风浪之中,不知要有什么危险。我向诸位保证,我一定遵守英国传统,策划安全出险办法。如果遇上危险,逃生的次序一定按我所说次序实行:妇孺先离船,其次是教授、学生,再次是职工,我是永守舵位,尽力让大家先逃生。

  我们中国向有国家养士的传统。古人说“士报国恩”,今天国难当头,我们全是一国的善士,应有“士报国恩”的准备。如果发生任何危险,应该恪守“士报国恩”的信条,就一切无恐无忧了。

  一席话,全场寂静无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025年湖南省考成绩查询入口:湖南人事考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