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残疾人就业 940万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有哪些
问 怎样拓宽就业路
记者:未来将有哪些相关举措促进残疾人就业?
张新龙:中国残联将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聚焦残疾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贫困残疾人,统筹推进城乡残疾人就业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让已出台的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进一步落地。通过建章立制,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转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标准与规范流程,实现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不断完善和规范政府购买残疾人就业服务办法,积极培育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有效缓解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形成多方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认真落实好各项就业扶贫行动,开展“一户一策”就业扶贫项目,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新形式新模式。目前,我国服务业已经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结合残疾人自身特点,应大力扶持残疾人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充分就业。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依托完善的电商产业链和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探索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打造一批成规模、有影响的残疾人服务业品牌。着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改变残疾人就业低水平、低收入的格局。下大力气提高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的比例,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重点抓好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好一对一就业服务。
面向基层大力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精准化水平。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配合,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共享。依托残疾人就业大数据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出分析预判,提出有效方案,创新服务措施,规划服务项目。让残疾人就业实名数据,成为反映残疾人需求、制定残疾人就业政策、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引导用人单位履行按比例就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社会环境。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按比例就业制度政策,积极开发工作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加大奖惩力度,对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给予宣传表彰,逐步建立按比例就业公示制度,加强对既不安置残疾人也不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的惩戒,确保政策严肃性、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