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万高校毕业生迎战就业高峰 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经济参考报   2018-07-02 09:47

­  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向好,但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复杂,今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占比超过一半以上,为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95万。

­  “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或将持续存在。”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日前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写道。

­  高校专业设置、劳动力供给均与需求出现一定错位。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

­  “一方面,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新的发展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过程中,就业需求依然旺盛,但劳动力供给出现相对不足甚至绝对短缺,就业主要矛盾从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矛盾,高技能人才短缺尤为突出。”程杰说。

­  对于重点群体之一的高校毕业生,张纪南指出,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预期存在偏差,“慢就业”等新情况值得关注。

­  麦可思研究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8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201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7%,对就业现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本科为64%,高职高专为65%)、“发展空间不够”(本科为54%,高职高专为55%)。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比例达6.99%。

­  张纪南表示,我国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创造充分高质量就业机会还需时间,就业不平衡、流动不顺畅矛盾依然存在。

­  高质量就业促进政策待发

­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下一步政府将着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研究建立更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推动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考核体系。

­  “要把就业作为宏观经济决策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调整就业政策重点,促进形成相适应的劳动供给。”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关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  对于更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关博指出,国外已经有了一些实践,比如欧盟有欧洲就业质量指数,国际劳工组织有体面劳动指标体系等。我国的高质量就业关注重点在于就业机会是否平等充分、收入、社会保障、工作条件、劳动安全、劳动关系等方面。此外,考虑到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在就业质量评价方面还要兼顾新业态形态。

­  实现高质量就业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定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政策是要点之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等,创造更多高层次和更高质量就业机会。”关博说,还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针对我国当前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面临的突出人才缺口,加强人才培养。

­  据了解,政府将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推动设立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基金,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园区,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综合配套服务。此外,还将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深化就业领域改革,研究促进劳动者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平等就业制度。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