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校毕业生地方引才新举措有哪些?人社部就业政策
地方引才“大礼包”力度有多大?
记者:地方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丛向群:近年来,不少地方面向高校毕业生密集抛出引才政策大礼包。个别省份还从省级层面出台了专项举措,如湖北的“我选湖北”计划。其他多数省份政策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二线城市层面,如成都的“蓉漂计划”、郑州的“智汇郑州”、南京的“宁聚计划”、西安的“5531计划”等。一些三四线城市也有相应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放开落户。各地普遍放宽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落户条件,武汉、西安等城市还提出落户“零门槛”,毕业生凭毕业证“先落户后就业”。二是住房保障。南京、成都、长沙等多地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给予购房租房补贴资金支持、购房放开限制条件等措施,加大对毕业生租房和购房的政策支持。三是生活补贴。郑州、杭州、东莞等城市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期限金额不等的生活补贴,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
从政策可以看出,东中西部的城市都有大力度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普遍聚焦户籍、住房等毕业生就业创业中需要解决的流动性障碍和现实困难,既为毕业生稳定就业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这轮政策也是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与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一脉相承,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契机。与此同时,各地还应健全引才育才用才体制机制,推进人力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让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刘鹏程:201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拓展多元化就业渠道,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留陕来陕就业创业。
一是持续深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今年,人社部门出台了新的《陕西省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将就业见习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给予见习毕业生每人每月1200元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留用见习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的,给予单位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留用补贴。扩大了“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受惠面,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高校在校硕士及博士生,最高可申请个贷10万元、合伙50万元的无息贷款。
二是切实增强就业服务针对性。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根据毕业生就业的不同阶段,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在毕业生离校前,联合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精准服务行动和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及时了解未就业毕业生需求,帮助制定个性化就业方案。
三是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各级人社部门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不同阶段,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多层次的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训效果。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运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作用,多渠道助力毕业生创业创新。
四是着力加大就业权益保护。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