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间“各显神通”招揽人才 高质量发展前景看好
日前,西安一则争抢人才的新举措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最新政策,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西安,这一举措已面向全国开放。专家指出,随着高校毕业生进入毕业季,城市之间的“人才大战”逐渐升温。这背后,是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时代背景,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旺盛活力。实际上,不仅增速换挡、去旧育新需要人才要素支撑,而且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也要求人才均衡分布。
“八仙过海”抢夺人才
在杭州,龙翔桥地铁站出口的一处电子广告牌上,“成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等字样格外引人瞩目。如果用手机扫描画面二维码,就进入了“青年人才驿站”网页,可以直接申请入住成都当地的青年人才驿站。很多当地居民戏称,“成都又来寻人了,只不过这次不是青城山下的白娘子寻找许仙,而是盯上了杭州的人才。”
2017年,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增长36.6%,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产业增加值均录得20%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坐落在杭州的蚂蚁金服、淘票票、丁香园、拼多多等“独角兽”和领军型科技企业亦吸附了大量新型人才。因此,从经济结构差异及新动能培育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成都“盯上”杭州了。
如今,各大城市在吸引海内外人才方面可谓“八仙过海”。例如,2018年上海人才新政明确,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人才可直接在沪落户;浙江义乌对入选“义乌英才”计划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5年内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奖励。
对北京中关村而言,对标美国硅谷、吸引全球人才也成为重要任务。为了让外籍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中关村在出入境措施上,允许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通过直通车程序申请永久居留;允许来中关村的外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关村企业的境外员工,换发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辅助人员、随迁外籍子女来华就读都享有出入境便利。不久前,北京还进一步对创业团队和投资人落户给予重大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