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缺口大医生带病上班 重庆探索“破解儿科医生荒”
一个家里小孩生病,往往都由父母陪同。 记者 黄宇 摄
行动:不仅仅是填补数量缺口 抱团发力上台阶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儿童健康的需求还会增加。要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填补人才缺口是绕不开的问题。
200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培养了儿科医生3171名,约占全国总数的50%。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朱静表示,高等医学院校抓好儿科医学生的招生和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整体儿科医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质量医学人才带动,高校要从师资、平台、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投入。
除了高校培养,从数量上填补空缺,不少医院也在积极探索,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大对基层儿科医生的培训指导。
2017年12月29日,重庆市儿科发展联盟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成立,成员单位共有61家,覆盖全市所有区县。这是继西部儿科发展联盟之后,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成立的又一个专科医联体。
2017年12月22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妇幼保健专科联盟)宣告成立,成员单位不仅包括市内大部分区县妇幼保健院,还吸纳了贵州、四川部分临近妇幼保健院,成为一个跨省区域妇幼保健专科联盟。
联盟成立后,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通过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支持,对儿科医生、护士进行培训等,帮助基层医院儿科水平上个台阶。
此外,为加速提升儿科医生队伍的服务功能,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还建立了以临床能力评估为中心的培训医师准入制度,培养高水平全科儿科住院医师,10多年来已培养了市内外400余名成熟儿科医师。
按照重庆市政府关于促进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20年,全市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区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儿科病房,至少有3所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儿科门诊;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全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提供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乡村医生。到2020年,累计培养儿科医学高等人才500名、转岗培训儿科医师400人、招收培训儿科专业住院医师400名,让患儿看病不再这么拥挤。(记者 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