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中“名校”跨省觅生源挖走江西中考尖子生引热议

信息日报   2017-12-22 10:21

­  成功转学不等于高枕无忧

­  如果不办理转学,学生就没有学籍,没有学籍就只能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在浏阳参加高考。社会考生的主要弊端是无法获得高中毕业证,将来影响出国深造,不能享受应届毕业高考录取待遇。

­  因为2015年招收的学生今年已是高三,学生家长为转学事宜非常焦急。所以,今年下半年来,众多学生家长来到了孩子当初被录取的上栗中学和上栗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和教育部门办理转学手续,让孩子在浏阳获得学籍顺利参加高考。然而,因为不符合转学条件,上栗方面拒绝办理。无奈之下,这些家长通过联名签字等方式向校方和主管部门施压,承诺“自愿承担转学造成的一切后果”。最终,今年12月上旬,上栗方面盖章为这些学生办理转学手续,转出了他们的电子学籍。

­  转学办了,学籍有了,但这些学生果真从此高枕无忧了吗?萍乡某重点中学一位领导表示,接收学校跨省招生等行为严重违反了教育部、赣湘两省有关规定,造成大批学子变相“高考移民”,一旦追究起来,按照教育部规定,可能取消这些学生高考录取资格,并在三年内不能参加高考报考。

­  跨省抢招优秀生源会造成教育不公平

­  一位教育工作者直言,一些学校和地方跨省抢招优秀生源,归根结底是为了名利和政绩。每年高考过后,一所中学考了多少211大学、多少985大学、多少清华北大,数据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从一定程度可以证明一个地方的教育办得好,校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就有了声望和政绩……但不可否认,这种行为破坏了一个地方的教育环境,对一些接收学校所在地、甚至所在省份的学生都会造成不公。

­  众所周知,每所中学的学位(学生座位)是有限的,跨省招生自然就会减少当地学生的学位,一些原本分数正好触线的学生可能因此进不了这所学校;同样,每年高考招生时,清华北大等名校在每个省都有明确的指标。所以,对一些成绩优异的本地或是本省学生来说,如果高考时他的分数不能超过这些外省进来的中考状元们,那么他也可能与清华北大等名校失之交臂。

­  综上所述,一些中学跨省招生,首先是对当地学生不公;其次是对从小学到初中阶段一直培养这些学生的地方不公。众所周知,培养一个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除了学生本人的努力以外,还倾注了历任老师的心血和一个地方的教育投入——如果中考成绩一出来,优质生源就被省外中学“挖走”,这种偷机取巧的行为不应该是教育界的行为。( 李桂明 肖思娜/)

­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