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教育 > 校园 > 正文

常州大学:赛教融合培育产业创新“尖兵”

科技日报   2024-01-03 11:58

  2023年12月30日,记者从常州大学了解到,该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上,获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2项,金奖及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

  常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张小远介绍,此次常州大学的获奖项目涉及智能制造、农业生产、食品安全、艺术服务等领域,具有产业化应用强、商业化价值高的特点,彰显了常州大学学子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的创新创造活力。其中,部分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常州大学校长陈海群表示,高校科研成果普遍存在转化率低的问题,如何打通高校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高校科研成果走上产业化之路的“擂台”。

  “我们突出问题导向,把高校创新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价值。”常州大学副校长李忠玉说。

  “关注创新、关注前沿科技是大赛的重要特点之一。我们学校的参赛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陈海群说。该校项目团队将赛场变为学生科技创新的“试验田”,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如何以赛促用,在赛场上练就产业创新“尖兵”?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常州大学为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培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重金”奖励获奖团队和指导教师。

  “学校淡化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破除‘五唯’的职称制度改革在常州大学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常州大学教师李一芒表示,学校的新政策让他体会到了高校教师的价值感和获得感。

  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介绍,近年来,常州大学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特色彰显。学校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并以具体项目为载体进行传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通过各类比赛,常州大学学子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同能力、项目商业化运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记者 郑 莉 通讯员 包海霞 盛 熠)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巡视员田钢严重违纪违
  • 2名厅局级干部被查处……湖南通报4月查处违
  • 紧盯“学查改”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锲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