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良资料经历 年过花甲“转行”做科普

广州日报   2018-12-17 15:56

­  郭永怀拼死保住数据材料

­  张德良告诉记者,钱学森培养的他们这一批学生,毕业后都要投身航天、军工和核试验领域。在毕业前,他得到的消息是派他研究火箭,但真正调令下来时,却是派他去做核试验。在核试验基地,他的领导正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  “郭永怀和钱学森是同门师兄弟,是钱学森写信让他回来的,回国后,钱学森非常高兴地对郭永怀说,‘我负责火箭和导弹,你就负责原子弹和氢弹’。”张德良说,郭永怀也是他的老师,在中科大化学物理系担任系主任,“他教我流体力学、黏性流体力学。我工作以后,就跟着他了。”

­  “今年12月5日,是郭永怀牺牲50周年的日子。”张德良说起郭永怀牺牲时的场景,至今都有些激动,“那时候我们正在做氢弹的研究,周总理让郭永怀到北京汇报工作,但很不幸,飞机在北京上空出现故障,着陆后冲出跑道,整架飞机都被烧毁了。

­  后来打开飞机舱门时,看到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人都已经烧焦了,当人们把他们分开时,大家都忍不住落泪,他们抱着一个公文包,公文包里装着马上要去向周总理汇报的重要数据资料。郭永怀逝世半个月后,我国的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  参加核试验测算冲击波

­  “两弹一星的研制,其实汇聚了我们国家上百万人,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大事,也让我们国家从此不再害怕受欺负。”张德良说,当时来到核试验基地,他只是郭永怀手底下的“小兵”,负责计算核爆炸之后产生的冲击波。

­  “我要计算的就是原子弹、氢弹爆炸产生冲击波的速度、压力等一系列的数据,当时我们离爆炸中心点每隔几十米就安放一个检测仪器,爆炸结束后,再把仪器收集上来。”张德良说,除了地面的仪器测算,当时还有空中的测算,为了保障数据准确,一次核试验往往分好几路人马分开进行测试,最后再将得到的数据绞合到一起,“刚刚去世的程开甲当时也负责一组核试验数据的测试,我们经常要一起开会,把得到的数据交换,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数据测得非常准确。”

­  张德良至今难忘1964年10月16日的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沙漠里升起了蘑菇云,人们兴高采烈,原子弹中心爆炸温度高达1000万摄氏度,因此离中心点1公里范围内所有的物体都被汽化,他当时安放的很多监测仪器也都被烧毁了,爆炸之前,在中心点做准备工作的人,都写好了遗书。

­  爆炸之后,随着气温逐渐变低,原先被汽化的物体逐渐冷凝成了一个个黑色的玻璃球,留在了沙漠上。

­  张德良把青春都献给了西北苍凉的大漠上。他说,当时试验区的条件非常艰苦,几乎没有什么蔬菜可以吃,但国家始终优待奔波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部队亲自在内蒙古打了1000多只黄羊,送过来给我们吃。”

­  年过花甲“转行”做科普

­  如今快80岁的张德良身体还很硬朗,他没有“三高”,也没有其他慢性病,采访当天给学生上课要爬六楼,张德良的步履还很轻盈。他还是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他还带了一个博士研究生,等到明年这位学生毕业后,就不再带了。他说,没那个精力了。

­  如今,张德良已经把重心放到了青少年的科普上。早在2008年,他就开始到北京市的一些中小学校宣传科普,因为科普做得好,中小学生们爱听,他被吸纳到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到现在,他在全国各地已做了700多次演讲。

­  因为长期参与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的重大项目,到现在,张德良对我国的导弹、火箭、飞船依然如数家珍。

­  每次到学校做科普,他都会向学生们介绍我们国家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  当天,正值“嫦娥4号”成功发射,他向学生们介绍,“嫦娥4号”月球探测器将进入环月轨道,并来到月球的背面实现软着陆。

­  当记者问他,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跑来给中小学生上课,是否有些大材小用时,张德良回答说:“我并不觉得,让年轻的孩子从小产生对科学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繁荣昌盛的年代,知识和创新在这个时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图、视频/记者武威)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重庆高考总分多少 重庆高考时间及各
  • 安徽2025年高考时间及科目表安排 几月几号
  • 2025重庆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来了!几月几号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