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新科技感十足 00后的大学离不开高科技少不了流行语
标配变成了“新六样”
开学没几天,叶烨就在宿舍里听见一阵阵“嗡嗡”的响声。原来是室友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台榨汁机。“外面卖的果汁太贵,她就每天在宿舍榨橙汁喝。”叶烨本人的装备则比较“中国风”——茶具和茶叶,学书法专业的她,觉得“左手毛笔、右手茶壶”更符合自己的气质。
与生活用品类似,00后的学习和休闲设备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宿舍基本人手一台电纸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大一的欧阳钰霓告诉记者。喜欢摄影的邓怡逸,专门带了相机来学校。她还发现周围戴蓝牙耳机的同学比戴有线耳机的同学要多一些。
开学季,有网友总结了不同年代学生入学的“三件套”——70后大学生的是被子、脸盆、搪瓷缸;80后大学生的是随身听、台式电脑、热水器;90后大学生的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单反相机。
如今,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这6件套,被称为00后大学生的“新六样”。
王凤仪向记者介绍,她们当年入学的“标配”还是笔记本电脑,而现在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和爱好摄影的新生来说,带着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的无人机来上学的情况也不少见。
微评:今年是恢复高考41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在高校新生身上极具时代感。上世纪70年代新生报到的“三大件”,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高科技产品。
从00后配备的物品中,能读出他们别样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折射出他们在信息社会与时代保持同步的愿望;蓝牙耳机、平衡车等新潮设备则彰显了他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感慨技术进步、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应将目光投向那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虽然携带昂贵装备的新生越来越多,但依然有一些学生连装备“标配”笔记本电脑的目标都难以实现。怎样谨防因“硬件”劣势扩大学生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是冷静下来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军训新增了“才艺秀”
开始军训的第7天,训练间隙,沈阳农业大学的李宇宁所在的方阵一阵起哄,紧接着一个女生被推举出来,在方阵前跳起力道十足的现代舞,引得临近方阵中的同学连声惊叹、拍手叫好。
这是军训场上休息时间常见的画面,除了本方阵的自娱自乐,李宇宁所在的方阵还和附近方阵“斗歌”“斗舞”,这个方阵的几位同学到那个方阵前跳上一段《小苹果》,那个方阵来唱上一首《强军战歌》。
在严肃紧张的军训中,作为大一新生的李宇宁很喜欢这种短暂的休闲时间。“刚开学同学们都不熟悉,这样的互动能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尽快熟悉起来,趁机多交一些朋友,也能看到同学们身上那些平时看不到的特长和优点。”
辽宁科技大学大二学生李琦琦眼里的军训间隙才艺表演有着另一层意义。“军训期间,很多社团都在为之后的百团大战忙开了,有一些动漫社、舞蹈社、音乐社团都会趁着方队休息时去表演,也会寻找一些有特长的新生。”学生会也会借此机会发掘人才,为即将到来的迎新晚会、各式各样的校园比赛物色新人。
微评:提及军训,“过来人”脑中总是会冒出骄阳酷暑、度日如年、掩盖个性等关键词。然而,00后大军的到来却为传统的军训注入了“一股清流”。比如,内蒙古艺术学院大一新生军训,舞蹈学院学生休息间隙在动感的音乐中起舞、长安大学军训汇演700名学生齐跳网络流行舞蹈《卡路里》……高校新生军训场正在成为学生才艺秀场。
以往,军训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受训者。现在,军训场成了大学新生彰显自我的第一个舞台,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主动展示者。
这个大学生自己建起的新“秀场”,一方面,可以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缓解学生训练疲劳,提升训练效果。另一方面,让年轻人在新环境下展示自己的同时,有助于消除新生之间的距离感,推动新生尽快融入大学新家庭。军训才艺秀,这个可以有。(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琦琦、叶烨为化名)(南京大学 孔德淇 广西大学 王钰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毕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