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叶嘉莹将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 设立“迦陵基金”

网易教育   2018-06-05 17:13

­  1976年,大女儿夫妇因车祸遇难。

­  1978年,叶嘉莹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回国讲学,1979年得到批准。

­  此后,燕归巢,莲子落地。

­  叶嘉莹先生曾说:“卅载光阴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

­  这一生有诗词相伴,便将这一生投入它罢!

­  她在诗词中诉尽悲欢离合,书尽聚散无常……

­  2017年,叶嘉莹先生登上《朗读者》舞台,诉说自己的故事。

­  她曾撰文鼓励中国孩子们从小背诵古诗词:“小孩子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的时候,此时,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  她曾在讲座中如此说道:“我跟诗词结了不解之缘,诗真是情动于衷而行与言,如果我们看古代的诗人,像李白、杜甫、辛弃疾,如果你懂得他们的道德,真是让人感动,在这样的自私、邪恶的、充满战争的污秽的杂乱世界之中,你看到有这样光明俊伟的人格和修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  “我之所以90多岁还在讲,因为我觉得我既然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这么多美好、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我应该让下一代的人能够领会、也能够接受。如果我不能够传输给下一代,是我对不起年轻人,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师长和老师。

­  “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

­  叶嘉莹先生为南开大学首届荷花节撰写了一篇长文,在文末一首小词里——“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我们读出了她对荷花的这一份热爱,对南开的这一份情怀。

­  亦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出了她的“一生漂泊、半世艰辛”,读出了她对古诗词的热爱,读出了她对人生的更高体悟……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