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子的“警察爸爸”:关爱困难学生
光明日报 2018-02-27 11:37
被师生挽留的“夏老师”
在中南民族大学,很少有不认识夏清良的老师和学生。师生手机里都存着他的手机号,有时深夜,学生遇到思想疙瘩解不开,还给他打电话,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喊他“夏老师”。夏清良来电必接,有警必出。
去年寒假的一天凌晨,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一个小伙子称学校一名女生和他网上聊天时说要寻短见。报警人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蒙古族,姓名只知道大概发音。夏清良连夜和学校保卫处工作人员查询学籍信息,找到了这名女生,并拨通了她家人的电话。电话那头,当母亲推开女儿的房门,发现孩子吞服了大量安眠药,已经昏迷不醒,所幸发现及时,经抢救女生脱离了生命危险。
“大冬天他从热被窝里爬起来就急匆匆往学校赶”,妻子起初很不理解,“可能刑侦队长也不像他这样没日没夜的。”时间久了,唐祝英也深深体会到他那份强烈的责任心。
2016年,考虑到夏清良已经55岁了,分局准备把他调至任务相对轻松的辖区。还没办手续,得知消息的师生,在校园网发帖挽留他,校领导亲自登门请他留下来。“看着一批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不走岔路顺利走入社会,我最有成就感。”面对师生们的挽留,夏清良决定继续留在校园守护。“我也舍不得,愿意和孩子们待在一起。”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杨科 杨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