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面试三位一体招生浙江3300多学生争115个名额

钱江晚报   2018-01-22 16:49

­  中国美术学院“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最近结束了三轮考试,3300多名浙江学生争夺115个名额的拼杀告一段落。接下来,更大规模的本科招生校考在等待来自全国的艺考生。

­  在这两天举行的专业初试、复试和面试中,国美的考官们设下重重关卡,多维度考量学生的艺术技能和综合素养。在刚结束的最后一轮面试中,考生又碰上了许多“怪招”。比如,要求8分钟内对一张塑料凳子进行“改造”设计,现场辩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艺术史的角角落落里挖出“冷僻”的作品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考题。

­  8分钟

­  改造一张塑料凳子

­  8个考生一组的面试,每组考生都会感受到同场竞技的残酷压力。特别是,所有专业都有抢答环节,让学生的能力高下立判。

­  例如,在艺术理论和中国画专业的面试环节,感觉好像是升级版的“冲顶大会”。考官不紧不慢地在墙上亮出艺术史上的一些作品,让学生们抢答。不过,别指望《蒙娜丽莎》这类脍炙人口的作品会出现在考场上,大部分考题比较“冷门”,很多时候让8个考生面面相觑。诸如《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你答得出来吗?

­  比起这些拼知识面的题目,创意类考题更有趣。

­  在上一轮“创新思维”的笔试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经历了脑洞大开的战斗,为盲人出行方案绞尽脑汁。在更为紧张的面试环节里,这个新开的专业继续考验大家的想象力。只不过,复试有3个小时的构思、创作时间,面试却只给了8分钟!

­  考场上,考官给了一张蓝色的普通塑料凳子,要求每位考生在8分钟时间里思考一个改进设计方案,在白纸上画出方案,并用半分钟陈述自己的思路。面对同样的一个考题,学生们很快体现出了创造力方面的差异。

­  别说有心理压力的考生,就算是在旁边吃瓜的记者看到这种题目都觉得心慌。8分钟后,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表演。有几位考生比较实在,只给凳子加了靠背、坐垫,有人还嫌凳子不够牢固,多加了几个横杠。这么朴实无华,考官们笑而不语。

­  有的学生比较关心吃货的需求,给凳子底下设计了额外的空间,存放可乐、爆米花等零食。脑洞更大一点的干脆在凳子下面塞了个迷你冰箱,还能放鸡尾酒。这几位的设计,很有轻奢生活的味道了。

­  剑走偏锋的考生,则把坐垫改成了琴键的样子,相当有设计美感。老师会不会喜欢呢?偷偷看一眼考官们,还是挂着一脸神秘莫测的微笑。

­  在复试上邂逅的桐庐考生方少林,在考试结束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一组考生都很有创意。“我们这组同学的方案挺有设计感的,有把凳子倒过来画的,有画成荷包蛋的。我因为中午吃了茄子,就画了个茄子的造型。在功能方面,我们都改变了凳子的材料,设计得更加舒适了。”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