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一小学老师一周不上课专门听孩子说悄悄话了解他们
悄悄话透露了孩子的小秘密
不止自画像和心情墙,再仔细找找会发现,校园里还多出一只红色邮筒。“你想跟学校里的任何人说悄悄话,都可以写信放在这个邮筒里,‘速递员’就会把信派送到那位老师或者同学手中。”一名小学生给钱报记者解释邮筒用途。
据说,信里有对收件人的感谢、鼓励,甚至道歉,帮一些孩子解开了心结。收到信的学生和老师都挺激动。
“和自画像、心情墙一样,当初设计这项活动,也是为了听孩子的心里话。书信就是一种抒发自己情感的方式,让心里的各种情绪得以发泄,因为我们留意到,很多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却总喜欢把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如果不及时释放,日积月累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周华解释说。
在心理节,他的这一发现得到了验证——五六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做了一系列心理调查。调查发现,孩子最多的情绪来源于爸妈的唠叨、成绩没考好和老师的批评;而当孩子情绪不好时,有30%会发脾气,30%选择一个人静处,还有40%通过听音乐等其他方式处理。
而该校策划此次“幸福心理节”的出发点,正是以“关注学生情绪”为突破口,践行“幸福教育”。
心理预防比干预效果好
最近,教育圈里发生了多起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再度引起大家对心理教育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与学业相比落到实处的很少。儿童心理,等出了问题再干预,效果肯定没有提前预防好。”周华告诉钱报记者,“我们学校想做的就是预防,真正走进他们内心世界,及时化解负面情绪,创造各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修炼心理,提高学生幸福的能力,”所以,心理节还举办了自编自导的心理剧场、大手拉小手的心理游园等各种有趣活动。
拱墅附校秉持着“丰富当下幸福,奠基未来幸福”的办学理念,为了改善学生缺乏真正快乐与幸福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追求、创造幸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主人,学校以新课改为突破口,把幸福心理修炼纳入幸福教育品牌的核心内容,除了开展了关注学生情绪——2017拱墅附校幸福心理节活动,还把幸福写进了课程表。
不仅每周有雷打不动的心理课,而且还有一系列幸福心理体验,帮学生树立积极开朗的人生观。比如,以“幸福币”为载体,以校内的“幸福小店”为主要阵地的校园十大自主体验;比如每月开展一次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又比如,在生活细节中强化幸福感,给每位学生都预备生日面等。难怪钱报记者在心情墙上看到一句:“今天太开心,因为吃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