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大学副教授“掳走”珍贵植物标本续:已追回丢失标本

现代快报   2017-11-23 09:23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许某等人被叫停后,经劝说,当场归还3个已取样的材料袋,并交出54个已写好植物学名但未取样的空袋,当日下午,又归还4袋已取样标本。至此,许某等三人共计私自取样7袋,分别属于7种不同的植物标本。据徐馆长介绍,此次受损标本多达12份,其中严重损伤4份,中度损伤5份,轻度损伤1份。

受损标本较多,具体损失正在评估中

  据了解,在这12份受损标本中历史最久的是1934年采集于河北省的羊茅Festuca ovina L.受损最严重的是1953年采集于黑龙江省的雅库羊茅Festuca jacutica Drob.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损坏的标本中有一份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er是1985年采集于为美国,据介绍,这是该馆与美国交换的标本,十分珍贵。从残缺的标本上,记者看到,雅库羊茅的种子花序已经所剩无几,这样的情况是否还能修复?标本馆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叶片和种子花序没有被损坏揉碎,用胶水粘贴后再以针线进行缝补,尚可进行修复。

  徐馆长表示,事发后,他们与该副教授及两名学生所在学校取得了联系,学校校长和书记也非常重视,“他们针对此事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事后,许某本人也曾多次表示歉意,但徐馆长认为,标本馆是国家的财产,是社会的财产,是一个基础的科研资料,不是说对某个人表示歉意就解决问题的事。“现在研究所领导一方面,和对方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正在商讨评估损失。”徐馆长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年河南新高考时间确定
  • 黑龙江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5年吉林省考分数线公布!成绩查询入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