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的“研究生班”:一个老师三个娃 教得很细
慢新闻—重庆晚报 2017-10-27 15:10
胶靴是上班路上必备神器
教室外面这条泥巴路,要每逢2、5、8赶场,才有半天客车通向珠溪镇。所以,大人们要去外面的大世界,这里太小了,越来越小。
康清秀说,她在这里13年,教过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你看他们耍起来是开心,我看到他们更多不开心。”
康清秀的女儿在大足读高中了,小学也曾在这里读书,也是她教。上课女儿喊她老师,下课喊她妈妈,班上留守女孩听了,呆呆地望着她,一脸羡慕。问那女孩,她回答说,喊妈妈好听。
康清秀就多了一点心疼。
她说,陈思奇父母在成都打工,李东旭父母在福建,陈川妈妈也在外打工,问李东旭想不想妈妈,他一甩头,狠狠地说:不想。
送到三年级,再目送千里
下午上艺术课,康清秀在手机上下载了少儿简笔画教程,教孩子们画汽车、蒲扇。她有点不好意思:“人也不是啥都会……艺术、科学这些中心校课表上的,就将就一下。”
教室墙壁上贴着上级中心小学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
八角村小学因为人少,每逢期末,中心校会用车把学生接过去统一考试,校长何启财说,每年八角村小学的学生,成绩都在中等偏上:“人少,康老师教得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