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科大少年班:也挂科 并非“天才集中营”

新华网   2017-06-20 10:54

­  选拔关:不以低龄取胜,更不是“偏才”“怪才”,需经高考检验,注重崇尚求知的执着和心理测试

­  2015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班》中,少年班导师四处“民间寻徒”,通过了解家世,观察其打牌、下棋、“土发明”等方式,选出“天才少年”。

­  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员是这样选拔吗?

­  的确,首届少年班选拔曾有这样的影子——第一批少年班开办时,中科院和中国科大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举荐少年英才的信件。随后,科大选派了十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前往上海、江苏、福建等地考察、招生。虽然有笔试、面试环节,但招生标准和程序并没有统一,多由招生老师自主掌握。

­  首期录取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进校摸底考试中,有的学生数学考了98分,有的只考了10分。之后,科大就对招生方式进行了调整,在高考之后根据成绩再对学生进行笔试面试。

­  “第一期少年班招生就是看你聪明不聪明。第二期科大单独命题出了一套卷子,相当于又组织一次‘小高考’。”王永回忆说,笔试包括语文、数学、物理三科的考试,满分300分,他考了204分。

­  而面试也有一些看似简单实际蕴含数理化原理的一些题。“有一道题,一个房间里一群人见面后相互握手,求证明握过奇数次手的人数是偶数。”

­  历经30多年的探索,如今少年班学生选拔已趋于完善成熟——

­  “200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优秀高二(含)以下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复试人选,复试科目为数学、物理、非智力因素测试”——这是中国科大2017年少年班招生提出的要求。

­  少年班学院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16岁到18岁,不再像开办之初那样低龄。在上世纪80年代各校一哄而上办少年班的那段时间里,过分追求低龄化成为一个误区,当这所学校招了个13岁的学生,另一所学校就招个更小的孩子进行宣传。

­  如今,科大少年班学院由三部分学生组成。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少年班学生,16周岁以下的高二(含)以下学生,先高考、后复试;第二种是理科试验班,是从当年高考录取的普通本科生里选拔出来的优异学生;第三种是创新试点班,对象是年龄17周岁以下的高二(含)以下学生,先高考、再复试。

­  从选拔上看,早期学校还拥有较大的自主招生权,如今随着高考制度的完善,高考分数基本成为选拔的“硬门槛”。和外界猜测不同,选拔没有专业的智商测试,而是通过笔试、“现学现考”、面试等多个复试环节,从1986年起还加入了心理测试。

­  少年班招收的学生不是“偏才”“怪才”,而是文理兼备尤其是物理、数学擅长者,他们毕业后大多选择继续深造。

­  考虑到年龄相对较小,少年班引入的心理测试,是为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以防他们背负太多包袱。为了减少社会的“捧杀”,少年班规定毕业班以下的学生不能接受媒体采访。“要让他们找回平常心,从零开始。”陈旸说。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
  • 2025年河北中考总分多少?2025年河北中考各
  • 2025年河南中考时间一览表 各科考试安排及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