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高材生不当高管当木匠 最喜欢的木匠是李宗盛
毕业于厦大的陈刚,难舍“木匠情怀”,开店传授祖上技艺
做一把四脚八叉凳是出师的标志。
还没进门,就听到锯子发出呲呲的声。屋里,陈刚正忙着做木工活。这位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厦大企业管理专业的高材生,曾做过企业高管,开过公司,最终难以割舍木匠情怀,在集美开了一家小店,专门教人木工活。
祖父、父亲都是木匠,希望更多人传承传统工艺
陈刚老家在山东菏泽,祖父、父亲都是木匠。“当时做木匠被认为是没有出息的,但他们都做了一辈子的木匠。”陈刚说,小时候跟着干杂活,或多或少学到了一些技术。
1999年,陈刚厦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此后,他做过企业高管,开过公司,但始终难忘自己家传的木匠技艺。有一年,他和妻子到香港,看到不少日本和欧美出版的关于木工的书籍,勾起了他对祖传技艺的怀念。
“小时候父辈们拉着大锯的画面,不断在脑海里重现。”陈刚说,在高校当老师的妻子也很喜欢木作。得到她的支持,陈刚于2014年8月开了家小店,专门传授木工技巧。74岁的老木匠李水镇年轻时就是国家四级木工,先后带过二十多个徒弟。他被陈刚聘为指导老师,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传承木工技艺。
“开这个小店赚不了钱。”陈刚坦言,这只是一种寄托和爱好。
带回祖传的木工工具,体验“开悟修行”的过程
店门前有一块小黑板上写着“传播木工知识、传授木工技艺、弘扬木工文化”。陈刚说,这是他开店的宗旨。
屋里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锯子、凿子、刨子等木工工具。“这个墨斗用了三代。”陈刚说,鲁班尺、刨子等都是从山东老家特地带来的。
“我最喜欢的木匠是李宗盛。”陈刚说,“很多人只知道李宗盛是音乐人,其实他的木工活也非常好。”陈刚说,做木匠是开悟修行的过程,是与自己沟通的一种方式。
他的小店吸引了不少学员,有教授、企业家,也有军人和高校学生,有的人专程从西安跑来学习。“木作是慢工出细活,能让人静下心来。”陈刚说,很多学员在学做木匠的过程中体验着一种“特别的享受”。
木工出师的标志
是做一把四脚八叉凳
陈刚说,很多木制家具中都蕴含着传统的中国文化,他以圈椅为例:“别看这把圈椅不起眼,其中蕴含着儒、释、道三家文化,及天圆地方的含意,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木匠的手一步步体现出来。”
他说,儒家讲究的是规规矩矩,积极向上,入世的精神,“这和木工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比如圈椅中的流畅线条,追求木材的天然之美;传统文化讲究慈悲、心善,而圈椅的整体造型非常敦厚、低调,有着包容一切气质。
木工出师的标志是做一把四脚八叉凳。别看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板凳,其实很考验手工,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匠心很难做好。“做木工活没有终点,追求的是精益求精。”陈刚说。(文/图 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刘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