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教授蹲点菜市场:脏钱使人变“坏” 钱也被看“颜值”
环球网留学 2018-03-26 11:32
“破窗效应”作祟
不良现象诱使仿效
至于为什么脏钱会诱发不道德的行为,周欣悦介绍说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效应”,即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人们在脏的环境里,往往会更容易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例如新加坡法律严格,这个环境里的人们也往往对自己进行高要求的道德管理。
“道德的脏和物理的脏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周欣悦解释说。在现实生活中,平常接触的东西会在潜意识中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当钱变脏的时候,钱就和不道德感联系在了一起,这就很容易让人们在无意识中认为道德规范可以违反。”
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资源。在周欣悦的眼里,金钱不是单纯的交换工具,它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心理效应。
例如穷人家的孩子会把硬币画得比富人家的孩子更大,夫妻生活中如果经常说起钱那么会影响他们的感情。在周欣悦之前的研究中,她还发现接触到金钱可以缓解人们的疼痛感。
这一个发现后来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DANIEL KAHEMA的一次大型研究的印证。在一个盖洛普公司对45000美国居民的调查中,DANIEL KAHEMAN发现:高收入会降低其他不幸事件带来的痛苦。
同样一个威胁,例如头疼,经常头疼的有钱人对不头疼的有钱人来说,觉得自己生活痛苦的比例只增加了19%,但在穷人身上头疼增加痛苦的比例却高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