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痴汉痴迷数学30多年:名校肄业 靠低保维生 刘汉清资料

新华视点   2017-12-01 10:50

一生痴迷数论的“孩子”

  是啊,即使刘汉清将来一无所成,谁又能指责他当下的追求呢?

  可是,依然有很多现实的、世俗的问题,无法回避。无所事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仅凭一个“虚无”的理想,如何立足?如何生存?凭什么54岁的他依然要“啃老”?

  这个问题,刘汉清的母亲刘加红或许能回答。每每看到外地慕名前来探望儿子的人,刘加红总忍不住说:“他要是像你们一样就好了。”

  但她并不责怪刘汉清,“他爱学习,学习总不是坏事”。父母不责怪,并不代表其他人就理解或接受他这种痴迷。数学资料被烧、左邻右舍的冷眼,就是周边熟人的态度。这显然给与世无争的刘汉清,带来了不少压力,因而更加焦虑。

  难怪他至今还会在记者面前自言自语:“我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干自己喜欢的事,怎么就不行了呢?”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如果要有,肯定是“行”。

  另一个,就是刘汉清的孝心问题了。记者无法就此直接去问刘汉清,但翟明帮回答了。“刘汉清还有一个弟弟,比较有钱,父母是跟他弟弟过的。如果刘汉清是独子,不会坐视父母老无所依。但是,他不会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父母的生活,因为他自身对生活的要求本来就很低。”

  因为和刘汉清交往甚密,翟明也多次和他的父母交流过。“他的父母,觉得亏欠刘汉清的。没能让他成家,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小屋里。我现在反倒担心刘汉清的未来了。”

  在常人眼里,刘汉清显然不是个正常人。

  记者突然想起了“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是中国魏晋时代的七位名士,七人“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思想和生活态度均异于常人。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七贤”,只因他们追求“独善其身”。

  刘汉清能不能算在追求“独善其身”呢?如果他生在大富人家而不追求荣华富贵,依然能如此痴迷数学,是否会引来大批仰慕者、点赞者?如今,生活穷困依然痴心不改,怎么就不能为他点赞呢?再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为此称赞他“贤德”。如果刘汉清也是孔子的学生,是否也是“贤德”?

  地里的麦子绿了,稻子黄了,门前的野花开了,树叶落了,与他无关。

  父母的头发白了,腰佝偻了,同学们都意气风发了,飞黄腾达了,他依然是个痴迷数论的“孩子”。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5广东高院书记员招聘考试时间 准考证打
  • 2025年全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
  • 2025年重庆高考总分多少 重庆高考时间及各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