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江西牛岭小学师生火盆取暖照片众人关注焦点

2015-02-11 17:42 来源:中新网 0

温暖人心 “火盆小学”感动网友

  初春的梅岭,春寒料峭。从山脚下,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便可来到海拔近800米的梅岭腹地,一栋隐藏在山林间的白色3层小楼跃然眼前,这里就是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牛岭村小学。

  当地政府给“火盆小学”每位老师和学生配齐了暖手宝、电暖器等设备。刘占昆摄

  

  来到海拔近800米的梅岭腹地,一栋隐藏在山林间的白色3层小楼跃然眼前,这里就是牛岭村小学。刘占昆摄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安全的取暖方式,近日,当地政府为孩子们专门请来电工,为牛岭小学的教室装上了大功率插座,便于孩子们取暖。刘占昆摄

  牛岭村小学,是南昌市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小学。近年来,随着村民大量外迁,学校只剩下2位老师和8名学生。今年冬天,学校因线路老化,无法使用大功率取暖设备,老师因用火盆给同学们取暖而引发关注,这里也被大家称为“火盆小学”。

  网友“一个人的烟花”说,“深深的师生情感动了我,这是一种伟大的无私坚守,老师的坚守让我感到温暖。火盆小学,温暖人心,向默默坚守在山区的老师致敬。”

坚守山区 40年如一日陪伴学生

  据了解,牛岭小学由起初山顶的两栋砖木茅草屋,迁到山下并建设成一栋3层教学楼;学校的生源有180余人到现在的8名;由5个年级到现在只开设1至2年级,一般等孩子读到3年级,便会到村下的镇小读书。

  章登文老师是牛岭小学仅有的2名教师中的一员,从1975年开始就在这里教书。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因为教学成绩优异,章登文可以选择去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任教,但是面对更好的工作条件,章登文却犹豫了。

  “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走了,学校的孩子们怎么办,山区孩子苦,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遇到再多困难,我选择的是坚守。”章登文说道。

  和章登文一样,今年57岁的章征虎老师也在牛岭小学坚守了40余年。他告诉记者,“山区学子的生活条件有限,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一般是委托爷爷奶奶或别人带,基本都是留守儿童。”

  “为了这个学校,为了能让孩子们学好文化,我们一直坚守在这里,从来没有离开过”,说着说着,章征虎的声音甚至有些哽咽。

告别火盆 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安全的取暖方式,近日,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为孩子们专门请来电工,为牛岭小学的教室装上了大功率插座,便于孩子们取暖。同时湾里区政府还给“火盆小学”每位老师和学生配齐了暖手宝、电暖器等设备。

  看到崭新的取暖设备和新安装的电线电路,孩子们和老师都露出了笑容。6岁的小男孩邓奥鹏告诉记者,“冬天上课的时候会觉得冷,老师就会给我们烤火,烤了火就会暖和。现在发了这个(暖手宝)很开心,因为不会冷了。”

  “这个冬天不会再寒冷了,等春节开学后,我们师生都能用上取暖设备了”,章征虎说,很感谢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关注,“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的”。

  “山区从教数十年,默默无闻度一生。甘当园丁无所悔,桃李花开红满天”,离开之时,记者注意到,在学校一间教室的黑板上,一位曾在此读过书的山区学子在黑板上留下这样一首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中法签署协议:每年选派约240名校园足球教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