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不分文理是悲是喜 厦大教授与格致教研主任解读
包老师:
你好,今早看到一则消息, 《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外语可考两次》。看报道说:今后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而其他的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14个科目“一门一清”,我们在报考时,再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虽然目前只在浙沪推行,但报道说,将会在其他省份陆续推行,我的儿子今年念初三,明年就要念高中了,我们都对于这样的改革很关心,不知是悲是喜,希望能得到权威方面的解读。
竟耀妈妈
竟耀妈妈:
你好,关于此次的高考改革,我们为你邀请了两位专家教授做了详细解读。
郑若玲:我的看法是改革总体方向正确 对文理不分科保留看法。
1.给学生多一次考试机会,有助于缓解考试压力。此次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外语高考明确给学生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两次考试的改革,浙江省已于前几年开始试行英语高考的听力考试,已有了一些经验。此外,明确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高校招生中的地位,且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两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机会。两次乃至多次考试的改革,有助于缓解考试压力,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对于学生来讲是件好事。
2.文理不分科的利弊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理不分科的改革,有助于纠正以往学生过分偏科的局面,从而促使其全面综合发展。但学生毕竟是有个体差异和学科专长的,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覆盖了所有科目的前提下,高考是否需要实行文理不分科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学生都有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机会。文理不分科对于某些学有专长表现特别突出的特殊学生明显是不利的。
解读者:厦大教育研究院 郑若玲教授
杨莹:改革初衷是改变一考定终身,方向是好的,但还要看各省具体方案出台,若真的能切实减少学生学业负担,促进人才评价模式多样化的改革是最好。目前我们都在进行课程建设多样化改革,但由于高考指挥棒限制,步伐有限,希望改革方案尽快明了,带动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而此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变化不大,只是考试难度会有所较低,将有更多选择机会。同学们只要重点抓三科就好。也不会吃亏,试卷会有区分度的。
解读者:格致中学教研室副主任 杨莹
小贴士:郑若玲,江西修水人,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演武附属小学校务委员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常务理事,《教育与考试》编委,民盟厦门市高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科举、高考与社会之关系研究》《苦旅何以得纾解——高考改革困境与突破》等。
(家长和童鞋们,有什么教育问题,请发邮件至stellaalin@,我们将为您解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