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扒一扒95后新生入学的奇葩行李 带200个硬币上路

2014-08-27 14:54 来源:扬子晚报 0

  

  图片来自湖南科大大学生通讯社微博

  儿子不会洗衣服,妈妈在他的开学行囊中准备了200个硬币,因为有了硬币可以用洗衣机,难题迎刃而解……转眼又快九月开学季了,我们调查了20名新生的临行“背囊”,当前的大学新生多是95后,但在采访过程中,令记者颇感诧异的是,调查的20名新生家长中,90%的家长在必备物品选择上对这群95后并没有“娇惯”的成分,“只准备了必需的日常用品”,而这其中奇葩行李还真不少。实习生窦道阳

A昂贵指数调查

必需品多高大上物件少

  当前的大学新生多是95后,但在采访过程中,令记者颇感诧异的是,调查的20名新生家长中,90%的家长在必备物品选择上对这群95后并没有“娇惯”的成分,“只准备了必需的日常用品”,对于时兴的电子产品,更多的家长只选择了手机一项。“这对孩子也是一种考验吧。”徐州铜山的宋艳洁家长称。小宋今年考到了河海大学,看到河海大学规定大一新生不允许带电脑后,小宋立马退掉了新买好的电脑。“对学校的规定举双手赞成!现在的网络那么发达,诱惑也多,还是希望女儿刚入学校的这段时间少受一些干扰,好好学习。”宋爸爸说。

B奇葩指数调查

五颗星:200个硬币

儿子不会洗衣老妈换200个硬币

  过几天,小林就要来南京上大学了,他的箱子里有件“超重”行李:一袋子的硬币,“拎在手里,掂一掂,可能有几斤重。”小林说。这么多硬币是干什么用的呢?小林的回答让记者惊呆了,“是妈妈准备的,给我洗衣服的。”原来小林在家从不干家务,平时袜子都不洗,更别说洗衣服了,离开家了可怎么办,妈妈恨不得跟过去。“我收到学校的通知书后,看到提醒里面说学校提供洗衣服务,但需要投硬币,一次投几个。”老妈在家一盘算,“一次3块钱,一个礼拜洗一次,先去银行换200个再说。”林妈妈告诉记者,儿子自理能力比较差,如果不帮他换好,到学校找不到这么多硬币。“先换了200个,可能还不够,开学前准备再换一点,有备无患。”对妈妈的细心,小林表示有点夸张,“老妈这个不放心那个不放心,没办法,这包硬币我肯定得带着,不然恐怕她晚上睡不着。”

三颗星:足球

心爱足球舍不得弄瘪

  在必备的日常用品中,除了手机,大多数新生还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平时的兴趣爱好物品上。王同学是中学时期的足球运动健将,在他的背囊中就鼓鼓囊囊地塞进去了一只足球,“足球又大又占地方,到大学后可以再买一个啊,但是说了多少遍他都不愿意挑出来,说到了大学里依然要用这只球延续自己的青春梦想。”王妈妈向记者嘟囔说。这只足球陪伴了小王N场比赛,“对我而言有特殊意义。”为了保护这只足球,小王甚至不愿意把它弄瘪一点,塞进箱子,宁可放在书包里背在身上。

三颗星:熊娃娃

  小美的入学行囊中竟然包括一个一米多高的布偶,“这个熊娃娃跟了我好几年了,我睡觉前都要抱着它,不然睡不着。”小美说,身边很多女孩都有这个习惯,有心爱的玩偶,带着玩偶一起报到,多少能缓解紧张的情绪。记者注意到,热爱音乐的学生带来的必备品则包括一些乐器,有吉他、萨克斯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超5万参与南京青奥会启蒙活动 看中外家长对体育的态度
下一条:教育部:2013年累计资助学生总额1185亿 增幅5.52%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