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青报发文批韩寒: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电影为烂片

2014-08-19 09:02 来源:澎湃 1
2012年,现实中的韩寒面对被质疑作品代笔,不能自证清白,与之“后会有期”的是,2014年,电影中江河的成功史是一段“仙人跳”式的空白。

“韩寒”:一个必须清理的反智主义招牌

  成名15年来,“韩寒”已被文学界、媒体和市场合谋打造为一个拥有巨大吸金资本的品牌代言人。所以,韩寒的主要包装商和长期投资商、《后会无期》出品方之一路金波敢于宣称:“韩寒就是拍成一坨翔(网络语意为‘屎’),我们也赔不了。”(2014年8月4日,《成都商报》)因为有暴利可图,围绕着“韩寒”,聚集着关系错综的多种利益集团。

  正是这些利益集团将韩寒紧紧包裹,联手抵制将其撕破伪装、曝光真身的质疑。准确讲,这个偶像的继续存在成为无视社会公义的文化商人及其利益关联者恶意敛财的文化幌子——这次主流媒体和某些影评“大V“对《后会无期》的力挺,背后是有利益链可循的。

  韩寒一开始就以“反应试教育”为幌子,承担了新世纪文化的反智主义英雄。在当代中国文化史上,韩寒是继张铁生和黄帅之后,第三个反智主义的“英雄代表”。韩寒说:“我不读文学史,我就是文学史。”这话表现的无知、狂妄,与“文革”时期张铁生、黄帅们的“读书无用论”的狂言妄语一脉相承。

  在2012年被质疑作品代笔后,韩寒作为品牌代言人,撕下了“自由公知”的伪装,赤裸裸地进入低俗娱乐炒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商业人气,他甚至协同网络以年幼女儿为炒作对象,扮演“国民岳父”。在《后会无期》首映当天,“韩寒电影卖得好,小野嫁妆少不了”的广告语赫然出现在某报上。这就是说,追逐市场需要,今天的“韩寒”已经露出了无底线迎合和刺激恶俗市场趣味的面目。

  我以为,清理“天才韩寒成名史”,不仅是给历史以真相、还文坛以是非之必需,同时也是肃清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毒害极深的反智主义流毒,给青年以正确引导的应有之义。着眼于反腐治国,“假造天才作家韩寒”的最后查证,不仅将坐实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也当是揭开当代中国文坛腐败盖子的一个关键契机。(舆论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门为教师着装立规矩引争议 反对者占七成
下一条:两岸青少年聚厦门绘“幸福家园” 现场学做糕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