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校园里有群“小小生意人”

2011-12-06 09:08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海都闽南网讯 三四元的水彩颜料笔五元转卖给同学;看过的漫画书租给同学,看一次五毛;漂亮卡贴一张两元……近日,记者发现泉州市区不少小学校园里活跃着一群“小小生意人”,许多小学生也因这些买卖行为乐此不疲。校园生意经常被同学羡慕,而不少家长却忧心忡忡:“这样会不会耽误学习,会不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纯真的友谊呢?”

租书、卖旧玩具…… 小学生开店忙

  “我女儿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当了回‘生意人’。”家长陈思桥说,他的女儿心怡今年读小学五年级,两年前心怡就开始懂得经商了。有一天,心怡写了五则笑话,然后用钉子钉成一本书,总共钉了三本,每本定价0.4元,然后拿去卖给她的同学。

  小宇(化名)是泉州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性格开朗,头脑灵活。在一次年级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中,同学们拿出各自物品在市场上卖,所得钱物捐给贫困山区儿童。小宇先用低价收购其他组同学的一些好玩物品,然后高价转卖给路人,赚取了100多元,卖款居小组第一。

  从此,小宇大受鼓舞,也喜欢听父母在家谈论投资、生意之道。这学期,他和同学合开了一个“租书店”,把家里的动漫、科幻、文学小说等列个书单,在班上散发,一本书两天的租金为五毛钱。“听他说,生意还不错,‘十一’期间还吵着让我带他逛书店,说要‘补货’。”小宇妈妈哭笑不得地说道,儿子认为做生意比学习好玩多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两所学校后发现,小学生当“生意人”在校园里并不少见,孩子常常将自己看过的书报、用过的学习用品互相交换,不少孩子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不少自己心怡的物品,乐在其中。

小小年纪“生财有道” 引来家长担忧

  “这么小的孩子,就成了一个生意精,会不会得不偿失呢?”对于孩子们小小年纪就“生财有道”,不少家长在欣喜之余也表示担心。

  在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两所学校,记者随机采访了26位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其中16位家长觉得让孩子从小学会做生意没有错,10位家长担心会得不偿失。

  持反对意见的家长,担心“孩子的精力有限,难免会顾此失彼,要想学习、生意两不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此外,家长们也担心,从小就让孩子往钱眼里钻,一旦让孩子形成“钱很重要,甚至比一切都重要”的人生观后,后患无穷。再者,相互租书看,也太商业化,会影响到小孩子之间纯真的感情。

  不过,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孩子生财有道,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无需过于惊讶。“身处商业社会,如果孩子从小学理财,不仅锻炼了生活能力,也参与了社会实践,未尝不是件好事。”采访中,一位学生家长吴雅婷女士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将来怎么样生存,怎么样生活得更好。“很多优秀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生存能力,人家犹太人的教育观,就是要教会孩子从小就要有理财观念,挺好的。”

“财商”培养靠家校正确引导

  大多数家长认为,小学生经商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以后不会毫无顾忌地乱花钱,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学做生意会让他们分散精力,会对金钱太过看重,产生价值观的偏离。

  对此,泉州市晋光小学倪著铭老师认为,家长和学校对培养孩子的“财商”都有一定的责任。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引导,比如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孩子模拟超市购物、模拟到银行存款等,让孩子在各种体验中,明白真正的经济价值、交易行为。“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不避讳地谈生意经,使孩子过早地接触了商业性的东西,甚至用金钱来衡量同学间的友谊。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但不提倡。”

  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认为,身处市场经济时代,小学生做生意是可以理解的举动。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肯定孩子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重思考、重实践。其次,要告诉孩子,并非付出就要有回报,尤其对象是亲友、同学时,有些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对于因做生意影响了学习的孩子,家长要分析原因,看孩子的学习是否遇到了障碍,并讲述一些成功商人的成长故事,告诉孩子,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做生意。(本网记者 黄晓燕)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明年高考将取消专科提前批 本科院校适当缩减专科计划
下一条:泉州两小学生入选 福建省首届“美德少年”活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